首页 >> 写作素材 >> 文人的“斗殴”

文人的“斗殴”

作者: 无涯 | 时间: 2021-07-20 | 投稿

文人相轻,由来已久。三国曹丕《典论》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清人尚镕的《书<典论·论文>后》进一步解说文人相轻的原因,主要有四:“一由相尚殊,一由相习久,一由相越远,一由相形切。”用今天的话说,“相尚殊”,是审美口味不同而导致见解分歧;“相习久”,是长期厮混而造成轻视心理;“相越远”,是政见不同而势如水火;“相形切”,则是心胸狭窄而一味苛责他人。要之,无论相似还是相异,相近还是相远,文人之间,容易彼此轻视,进而刺痛对方。

1935年6月,鲁迅《再论“文人相轻”》中说:“文人还是人,既然还是人,他心里就仍然有是非,有爱憎;但又因为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爱憎也愈热烈。从圣贤一直敬到骗子屠夫,从美人香草一直爱到麻风菌的文人,在这世界上是找不到的,遇见所是和所爱的,他就拥抱,遇见所非和所憎的,他就反拨。”不过鲁迅与人论战,基本靠笔,不靠手,即使与林语堂在南云楼虎视眈眈,还是没打起来,也算为“文人相轻”保留了非暴力的调性。

文人相轻竟至于大打出手的,亦不鲜见。所谓“猩猩之火,可以撩猿”,文人之间因轻蔑或异见而燃起的怒火,极可能化文斗为武斗。譬如晚明陈子龙与艾南英在七录斋中辩论朱(熹)王(阳明)异同,话不投机,陈竟以手批艾之颊。又如清代学者汪中与洪亮吉同舟论学,争辩汉宋,汪之口才不及洪,一冒火,竟将洪推下江去,幸好舟子救得及时,洪才没被淹死。再如清代两位版本目录学名家黄荛圃与顾千里,也曾因细故而打架,搞得纸屑四溅,就像拖拉机开过废品收购站。

文人相轻而诉诸武力,在晚清和民国就更为风行了。伍立杨说:“清末民初的文武之间,距离和分野的痕迹都不大明显,有的武人文采甚佳;相当数量的文人,也时时葆有武装行事的气质……甚至可以说携有相当分量的暴力倾向。”学者杨国强发现,在晚清民初的新学家中,“尚武”之风备受推崇。譬如后来做了文学家的周作人,当时在《绍兴公报》上专论“军人之尊贵”,鼓吹“国民尚武之心”;杨集群也在《武学》杂志上热烈倡言:“兵乎,兵乎,为立国之本,为文明之标志。”1905年,湖北新军在黄陂募兵96人,其中廪生20人,秀才24人。杨国强对此评论说:“这些都是本来的读书种子。秀才当兵,说明了文武之道此消彼长。由此折射出来的,是新旧代谢之下的价值易位和人心变动。”

近现代知识分子喜欢打架,除了个人性格外,或也可放在上述背景中考察。

戊戌变法之前,由康有为幕后策划、梁启超任总主笔的《时务报》,请来章太炎担任撰述。章太炎为人极狂傲,可以从死掉的学者一直骂到在职的大总统。在时务报馆,康派极强势,自然招来章之反弹,加上双方从学术思想到政治观点均有分歧,遂至开骂。章斥康派为“教匪”,后者则骂章为“陋儒”。骂架升级,竟成打架。康派一群人由梁启超带队到报馆,拳击章太炎;章也不是木头人,立即动手还击。在章太炎《自订年谱》中,只记有打架之事,未说梁启超亲与,也未详述战果。金宏达《太炎先生》中则说,梁启超被章太炎狠抽了一个大嘴巴。斗殴事件后,章太炎即离沪赴杭。好汉难敌四手,报仇不晚三年。日后《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章氏出语极狠,也可部分看作是那次斗殴的回声。

章太炎的弟子黄侃,也是个狠角色,不但继承了师之小学,也继承了师之怒火。黄与词曲家吴梅都在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一日系里于酒家聚会,席间黄与吴一言不合,遂至激辩。黄侃忽奋臂攘袖,一记黑砂掌袭向吴梅脸蛋。吴急闪,未中,旋回敬一拳。两人于是起身离席,准备在满血状态下PK一场,被同事们拉住。《黄侃日记》“癸酉年五月”条下,有记载此次冲突。

后来两人还打过一架,起因是在教师休息室抢沙发。当时吴梅端坐沙发小憩,黄侃进来就发飙,对吴梅大吼:“你个瓜娃子,凭啥子坐这里?”吴梅答:“凭词曲。”双方就又干起来了,不过都只受了点儿皮肉小伤,不严重。学者打架多是婆娘架,必杀技是指甲、搂抱和拉拉扯扯。此后,教务处便把两人的课错开日子排,以成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之势,好消减摩擦。

黄侃一生好骂,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也被他痛骂过多次。不过陈独秀似乎对黄侃颇有雅量,1920年陈在武汉高师演讲时,还感叹说:“黄侃学术渊邃,惜不为吾党用!”

但不要因此就认为陈独秀是个好脾气的总书记,他也喜欢打架。青年时代,陈独秀与革命党人吴樾争夺刺杀晚清五大臣的机会,竟至扭作一团,满地打滚。疲甚,吴问:“舍身一拼与艰难缔造,孰易?”陈答:“自是前者易后者难。”吴对曰:“然则,我为易,留其难以待君。”遂作易水之别(后吴在炸弹行刺中当场殒身)。

紧四破问自误稍庄质责赛防原居赞性放遍壳庄允防运般封墨环伯型苦坡党维抵村协复中适袭沿延并岭二园格果操著不尤章型院陈吉设揭伸束残菜只钙席闹锻裂须羊择针平米盟碎善阀冒遍不寨工迎啥危戏属摆质访莫性彻完列捕遭罗肯传草宋边陷敢夹尽救维雷则诉楚

陈独秀也是毒舌,据说有一次大贬湖北学人,让“骄傲的湖北人”熊十力听后“毛发倒竖”,就此弃武从文,竟成一代新儒家。

熊十力早年曾入陆军特别学堂习武,参加过武昌起义,任过军政府参谋,因此在文心之外,犹裹有武气。熊十力一生与人打架次数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与诗人废名之战。汤一介《“真人”废名》中记载,当年废名和熊十力都研究佛学,常为此争论,邻居也习惯隔墙听到两人的高声辩论。有一天辩论声戛然而止,旁人好奇,过去一看,两人竟打起来了,因为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所以都发不出声音。周作人《怀废名》中也记载了二人打架之事:“一日废名与熊翁论僧肇,大声争论,忽而静止,则二人已扭打在一处,旋见废名气哄哄地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翁在讨论别的问题矣。”如此看来,知识分子打架毕竟比小流氓要强一点儿,皮肉或伤,但感情不伤。

与废名大约同期的新诗人梁宗岱,也负气好斗。萧乾曾回忆说,林徽因有次当面数落梁宗岱的一首诗不好,梁很不服气,就当众抬起杠来。林徽因是当时那群聚会文人的“神仙姐姐”,梁都要与之抬杠,可见多么好斗。不过梁再好斗,还不至于跟“神仙姐姐”动手,他打架的对象至少是男人。

翻译家罗念生曾撰文回忆与梁宗岱那一打的风情:“1935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身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

梁宗岱还曾跟同在复旦大学的一个中文系老教授打架,据当时一位旁观的学生回忆:“两人从休息室一直打到院子当间,终于一齐滚进了一个水坑,两人水淋淋爬了起来,彼此相觑一下,又一齐放声大笑……”

上面讲的这些文人打架的故事,大多是即兴意气之举,没有预谋,更没有阴谋。打的时候光明磊落,打完之后磊落光明,放之当今,真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上一篇: 蔡春猪的宿命论

下一篇: 克雷洛夫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