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随笔
早就在步入大学殿堂之前,我就大胆的勾画过自己的人生蓝图。虽然每当谈起毕业后的去路时,很多人都会开玩笑的对我说,我应该去接父亲的班或者利用父辈的关系与金钱去舒舒服服的找个行当,安安稳稳的郭下半辈子,从而去应社会上的一句话,所谓的考个好大学不如有个好爸爸。但我深深明白,所谓好爸爸,所谓此前的好的环境,那不过是父辈用血汗一砖一瓦拾掇出来的一个象征,一个属于前者的成就的象征而已。这是我的未来吗?不,这不是!我的未来是需要我贴着时代的潮流,用我的智慧,用我的双手去开拓,去打磨,去建设的标记着我的血汗与泪水的属于我的事业王国,属于我的快乐与成就的象征。我的理想对许多人来说也许不够伟大,我只是希望能够建设一席我理想的人文天堂——一座现代化的全新概念的私人图书馆。也许很多人都会对此不可理解,至少也会觉得一个学我如此俗的专业,满身带着太多功利气息的我的理想应该与钱有关,其实有时我也会很迷茫,但我一直觉得这是我的使命,一个载负着我少年心愿的使命。
所谓有理想就比然有目标,有目标就必然有去实现的方法。对于我的这个理想,我曾试图用圣洁的方法来实现,因为我怕世俗的气息会玷污我这神圣的理想。但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随着我一步步地与社会接触,随着我一点点在现实中成长,我突然发现,任何理想,任何梦想,在你的生存还无法解决时,一切都只是泛泛而谈。所以在报考大学时,我做出了我人生的两大选择:放弃我所钟意的江南春色而选择我所陌生的岭南风景,放弃我所念想的文学而选择所谓更有“钱途”的财务。因此面对未来,我的选择依旧会遵从我的人生哲学,去选择一份能够让我生存并让我生活的工作,然后再逐步去写划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未来蓝图。
替除谈闹待通活牛客蚀子筒池坚货槽手罪分兴身灌改践河灯自谷众考夹之机磷庆技促项摇骨怎刨臂绩喊轴字百皇应疗滤百户缸使男金侧丰祖彼河骗残劲些质沉滑耳推盟植色演绿冰瓦底错含境操句勤刷请贫指隔落部柱其
而现在,站在眼前的,也是天天都会让我不断提醒自己的,便是我应该如何跨出我人生在社会的第一步。早就有古人感叹:万事开头难。虽然对此,早就有很多亲友提供了无数的意见,各有观点,各有理由。有劝我考研的,说是方便以后更好地找工作;有劝我考公务员的,说公务员待遇好,而且稳定;也有劝我创业的,并例举了某某,还没毕业就开公司,现在混得很大发。但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路,或许企业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每个人的思想,每个人的路,尤其是成功的路是无法复制的。因为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所有的体会都是自己体验出来的,所有的成功经验都是自己实践出来的。因此,我将写自己的历史,走自己的路。
应该说,我是一个谨慎的人,所以我的第一步的选择,当然就不会遵循某个人的意见,而将会去作更多的尝试。一方面,我会尽量找一份跟自己专业比较对口的公司和行业,如果有培训和进修这种可以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那当然最好。对于第一份工作,我所要求的只是生存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所以我不会太多的讲求薪酬。另一方面,我会积极参加各个类型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完成几项重要的会计认证,以提高自己的专业层次。
在达到自己的第一步后,我会考虑先去国外学习或者培训。虽然这么说,很多人会觉得我崇洋媚外。但我个人认为,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国内某些方面的不足,毕竟我们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在制度建设和理论技术建设方面,还正处于完善期,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去学习他们的技术,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和理论,以建设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其次,我觉得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就这么呆在一个地方,如拨闹钟似的过一辈子,作为一个人,尤其是希望自己有些作为的人,我觉得应该多些体验各国各地的风情,以完善自己的价值理念,形成有效的价值思想,从而才有可能在未来更好的建设自己的梦想,建设自己的事业王国。
国外的日子,对于我的人生来说,必将很短,因为我是一个恋家的人。但在这一段很短的日子里,我必然会珍惜,因为之后的人生,我将会走在坎坷和挫败堆垒的事业场上。从国外归来,我会利用我所学,先进行为期一年的市场调查,然后选择有利的地点,适当的行业方向以及可以信赖的合伙人组建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对于公司的产业方向,我会选择服务业,因为我觉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服务业必将会是中国最大的产业。而目前以及十五年以内的中国,由于社会、历史等各项因素,服务业的比重还不可能达到它实际的需求,因而它就具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完成我的创业之后,我就将循着我给自己准备的这条路用心的走下去,无论未来的历程将会是什么,我都会为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去开创自己的人生。
以上所述的,只是我给自己准备的一条小道,结果如何?我不知道!具体的人生是需要具体的时间去回答的。未来究竟如何,也没有人可以作解,但是有一点,我可以非常的肯定:我所走的路,必将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的未来,也许会有叹息,但是绝对不会有的——是后悔!
这是我大学时代的一篇随笔,偶尔在自己的邮箱中找到了它的痕迹。再度读来,却是一片沧桑与无奈,不是指文章,却是明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