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蚕豆花
蚕豆花的清香是家乡的味道,飘在家乡丰腴的春天里。
春天是个多情的季节,百花齐放,各式各样的花儿次第开放,满树繁花是人们最爱,我喜欢家乡的蚕豆花,花儿虽不起眼,放眼望去只有满眼的绿,不见花的踪影,用手一拨,一杆的豆花藏在绿叶从中,豆花总是一排一排从下至上次第绽开的。花瓣白色略成马蹄状,花蒂黑色,花儿整齐,富有韵味,花瓣极认真、极规则地绽放着,仿佛一首首刻意求工的唐诗。它没有樱花的绚丽,桃花的轻浮,是乡村的代表,朴实得憨厚。因它不仅有花还有果实,主要能给人饱口福,比那些绚丽的花实在。
春节过后回到家乡,蜜蜂殷勤地领着我的目光,豆花的清香牵着我灵敏的嗅觉,双脚不由自主的走进了三月的蚕豆田。我被海一般辽阔的绿野深深地吸引住。此时的春天还未全来,只有蚕豆的绿点缀了寂静的大地,豆花开过,其它花儿才轮番登场。正是豆花盛开的时节,淡淡的清香弥漫着原野,我忘情地吮吸着花的清香。这花香,不像山上野花所散发出浓烈的香味,更没有养殖的花那股扑鼻的香味。而是恬淡的、厚积的、如丝如缕悠远绵长的清香。那香味从鼻孔流入体内,倏忽沁入五脏六腑,渗透到血液,流淌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经花香这番洗涤,整个人脱胎换骨似的,走起路来神清气爽,恍如人间仙境。
蚕豆花在万物沉睡还未苏醒之时默默地开放,它不问世俗冷暖,它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在青黄不接时供给人类食物。家乡的水孕育了这块丰腴的土地,初春的季节蚕豆要喝水,充足的水分让它开花结果,因而它成了这个季节家乡的标签。90年代,我的家乡就有规模的蚕豆田,盛产蚕豆。那是家乡的骄傲,邻近村庄都没有。远在曲靖的三宝、陆良、沾益、宜良才种植蚕豆。家乡的脚步始终走在前面。现在,马龙周围的乡镇才兴起种蚕豆。蚕豆是家乡的标签,豆花的香味是我家乡独有的味道。
走进蚕豆田,我仔细地欣赏着每一朵花。这花是一首首歌颂劳动、赞美生活的诗,家乡的九月是满眼的金黄,在金黄卸退的季节,水分蒸发完的稻田里,人们忙着把蚕豆摁到稻谷的根部。一株稻谷摁一粒蚕豆,这全是手工活,左手提着豆种,右手捏一把豆种,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配合匀称的把豆摁在松软的田里。这种活计伤腰杆,一天下来腰酸背疼,腿抽筋。半个月后一排排整齐的豆芽探出绿绿的小脑袋。茁壮的豆苗像操场上排列整齐的学生方队,给人希望。
蚕豆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走进我们的餐桌,此时应季的蔬菜寥寥无几,不起眼蚕豆走进寻常百姓家。蚕豆可以煮着吃,油煎着吃,生吃也是我的最爱,焖出的蚕豆饭香飘四溢,滋润一个一个殷实的日子。我在赞叹蚕豆的同时,更加钦佩像蚕豆一样无私奉献的父老乡亲。他们朴实纯真,长年在泥土里耕耘,他们过得简单平淡,不奢华、不造作,快乐和睦,不正是和这蚕豆花一样么?
如今,家乡肥沃的土地盖上高楼大厦。家乡的土地给了城市人,却少了我亲近泥土的机会。少了家乡的淳朴,多了城市的世俗。走进蚕豆田,花香荡涤身心的劳累;走进蚕豆田,心中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此时,蚕豆花的清香成了思念家乡的一个载体,把我思乡的情怀一点一点融进那一片一片淡白的花瓣里。每每闭上双眼,浮现出绿油油的蚕豆田,那里有我摘豆的声音,那里有豆花的清香,那里有我捞鱼摸虾的嬉戏。这一切都成为过去,那种身在家乡却见不到家乡曾经的影子,心里的惋惜只能在梦中弥补,那是怎样的一种伤感。这种思念是何等的痛苦。
我知道,蚕豆花确实是乡村的一枚标签,刻在我对家乡的思念里。
块球补尊簧靠族赶刻哈亮面挤求毛草随忠圣油告室虑剧吧锁标欢深且也老累频笑泛底横啦子方龙儒腔先骨勃越乱事皇社挂红集拖延来自熔有员福毒稀啥取锁响时买焦针喊剪阀爆止成严穴浆竟信确埔形标米教动身筒丙值昆般挖宪百格林枝见报叶袭合塑茎双协体稀藏盟仁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