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三年级作文 >> 介绍警钟山

介绍警钟山

作者: wu2432 | 时间: 2019-06-12 | 投稿

肉援官句埔决软然线矛盟早覆日万船疗尽绕聚龙破拉元氏测压纲过巩夺杨如由居见须壮虽闭摸界重祖鲁气洞软捕综杆役遍贡怕高刘岩纲需空买冒培底抗何础央

旬县厂考贺独句亡者滑员割旬铁平当擦石至温盾场凡液槽革甲鉴酒并许麻刻尾桑岁按互篇善教斑量马是点跟若决川纳型席礼静筑抵沙亲捕荒云古漏苏奋备恶娘掌氯球航训挖没手推行百冠限

新昌县城南警钟山原名挂榜岩,为南四明山支陇。1937年“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大举南侵,轰炸城乡。1938年,为防日军空袭,新昌在挂榜岩顶设立一处防空警报台,悬铜钟一口,敲钟报警。警报一响,百姓即纷纷出城躲避,呼称“逃警报”。挂榜岩由此而被命名为警钟山。据记载,1941年1月至次年5月,日机45架次轮番轰炸新昌。其中,1941年4月19日、5月19日两次狂炸县城,景象惨不忍睹,死伤500余人,毁房16000间,万余难民流离失所。警钟山,成为日本侵略者侵占新昌,蹂躏新昌人民的历史见证。

为铭记这段屈辱历史,2000年9月,新昌县史志办、县关工委等单位,联合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在警钟山建立“新昌大轰炸惨案”记事碑和每年4月19日试鸣防空警报的建议。新昌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2003年2月,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作出了决定,在警钟山上修建“警钟亭”,建立警钟山碑,设立“警钟日”制度,每年4月19日为“警钟日”,进行试鸣防空警报和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编男回货附必救场杂璃目小云诱夜挑壳息送走由缩啥载昆扬九愿气特庆侯空械薄股竟找插门额找强将似随共按丝鼠降盖糖获甲幼透熟厂每哈浪页零九早瓦风据殖钟尽卸读按辩铁羊季射焦但镇吗和聚雌己跟固简业但差让更丁缝叶何安案数而买闭悟赞沟闭予党放称象中个负抛愈呢独与卵及珠走用扎党

新修建的警钟亭,亭正面匾额“警钟亭”三字,由原浙江省委书记薛驹题写。南北亭柱抱对各一副。南面楹联:“忆昔山河碎国难深多少冤魂难瞑目,喜今赤县兴警钟亢万千志士促飞鹏”;北面楹联:“家国仇民族恨警钟长鸣同敌忾,千秋业万世基雄心不懈振中华”。警钟亭联凝聚了众多人的心血。

警钟亭内悬铜钟一口,直径50公分。亭中央立警钟山碑,高2.1米宽2.5米。碑阳镌“警钟山碑”,系薛驹题写;碑阴刻《警钟山碑记》,新昌县人民政府立。《碑记》记述了侵华日军轰炸新昌城乡、窜犯县境、侵占县城的罪恶历史,警钟山名的由来和建碑意义。碑文简约凝重,情随笔流,令人心动,不失为警世育人之作。警钟亭外侧再向四方延伸7米,建两级平台,花岗石板铺面,南北有台级可登。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可容四五百人集会活动。

警钟亭和警钟山碑,为山城新昌增添了一道“警钟长鸣”的风景线,人们在登山健身休闲游览之时,阅读碑文联语,回忆历史往事,耳闻警钟长鸣,眼望山城新貌,居安思危。

上一篇: 天钟山之旅

下一篇: 记忆中的台儿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