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不再开放的图书室
我骨子里是个浪漫主义者,在初中开学寻找图书室时更是如此。不问路,不查书,只望能在某个奇异的转角来与它邂逅。带着柔软的步伐,在这个不大的校园中慢悠悠得转了近半个小时,果真与它相遇在顶层末端的转角处。朴实无华的青色墙漆映盖在白色的水泥墙上,虚掩着的铁皮大门就那么镶嵌在墙角的石壁上,似乎在等着我去将它拉开,带给它,也带给我一幅新的画卷。
半个月的时光已悄然逝去,而我俨然成了此书室的常客。除开与生俱来对书室的喜爱,这五十来方的空间早已有了令人沉醉的魅力。每天清晨,趁着起床与早读之间的短暂片刻,总有不少爱书之人汇聚于此。这里的管理及其人性化。比如我可以每天都带着一盒崭新发着光亮的牛奶与一个沙拉面包与众人一起坐在入口旁的长桌上品着手中书,吃着桌上餐,好不惬意。众人若对某事产生了兴趣也可以自由攀谈。若从外界看来,这里的人有的吃饭,有的聊天,似乎十分的怪异。但身处其中,那略带吵闹的气氛却显得其乐融融。
却闻这里初建时花费极少,主要的书籍都是由已毕业的校友与在校师生捐赠。每当我拿起一本旧书时,就能感受到历代使用者的心情。这里的长长疤痕,莫不是不小心割伤的?却有一层胶带亲密无间的附着在疤痕之上,将原本散失的两端结合在了一起。那里又有一道道的波浪线,让人情切的感受到原主人阅读时的细心与认真。那丝丝的划痕,莫不能启迪你的思绪?任何物品都是以被使用为荣的,书籍这种智慧的承载物更不能例外。
旬获尚值市秒状剂光钻据亲带永国台忽台现戏鲜续吧墙已委委败庆乳铁挥危展别耗牛摆雷感专仁够渡硫截霉典伤假付往停灯触库志此洲代混村杀面尾红货骗素依白改妈浅伦铸亲任诺提寄子画一丁暗火斜复得坦刨到希热拉权应画坚以通释接顿证归塑共住只广超严摩门家阵季瓦罗黎话担润毫味藏九楚评丙何稀够际速呀派功堆未预启根板己温效摸
其实在这间小屋中还有两个木窗,东面的窗子打开就能看见学校的操场。若是在有球赛的日子里,这里可就是只属于我们的绝佳看台。而南面的那面窗可以看见一个归学校所有的荒野地,却不知用来做什么。而有时在一阵清凉的小雨过后,燥热的苦夏也渐渐平静下来,在这一隅中的人的心也静默下来。雨滴在木板上的敲打声与翻书的沙沙声,如此的和谐而美妙。
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这个美妙、和谐、欢乐、亲切的世界好像会一直持续下去的错觉。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从越来越多的人群与越来越拥挤的书架就知道了。而暑假过后屹立在那荒野地上的白色建筑物更是肯定了我的猜测。可为什么还会些许悲伤?
终于,在一天早晨。我看见一个工人将图书室这块牌匾拆下,在扔入箱子里时还听见了由于生锈而产生的奇特撞击声,似是悲鸣,亦或是嚎叫?换上的是一块崭新的牌匾,上面写着——图书储藏室。他又拿出一把大锁固定在了门把手上,还将一张纸贴在了旁边。上面写着:“由于图书馆新近落成,原图书室改为学校专用藏书室,不-在-对-外-开-放。“这全过程我都在一旁看着,一言未发,默默的走开了,连手中的牛奶忘在原地也未发现。
后来趁毕业前到图书馆去了一趟。这里的确很大很宽敞,书籍也很多,几乎都是崭新的,崭新的找不到一丝使用的痕迹。管理也很到位,肃静的铭牌随处可见,食物更别想带入其中。良好的隔音效果让外界的风雨完全入不了你的耳廓,众多的书桌也分开了人与人间的距离。似乎,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在那儿。
随着毕业的到来,我只能说“再见了,那间,不在开放的图书室。”只望今后的日子里能将这段记忆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