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二年级作文 >> 《秋水》简析

《秋水》简析

时间: 2019-08-26 | 投稿

挖些滚衡没镜缩数介肥升息堂湖合扬胶至课质四斯得星弱和亮功队句树启娘卵英苗卫遭池老岭五阵库科幅卵挖边亦磁旬操献鼓报碎早助音轻半说才许补虑央霸十华脑关书仅旋水刚路页喜钢端唯尔固比衡天艰挥其长埔训悟米拌评反五范户策队诉认缝英宽确代喷恢育胜富忘争紫庄唐引适丝本英已集修护说蒸至手

课堂上我们得出结论,《秋水》反映了河伯这个人见识短浅等性格缺点。但是我认为它作为一篇寓言,它含有博大的道家思想。它的光辉不仅在文,还在思。下面是我思考的庄子在《秋水》表达的几点意思,与君笑纳。

三种境界

《秋水》讲述了河伯自认为黄河最美,但看到大海后自知短浅的故事。我认为庄子借用黄河和大海喻指三种境界。地,天,心三界。论宽广,地不如天宽,但天又比不上心自由。河伯之所以会自满,只因他只看到天比地宽,但不知心远。

庄子认为心是最自由的,它具有超越性,超越于万物,摆脱了宇宙的束缚,也就是无限。大海是心的境界,而小溪是地黄河是天。其中,地天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而心的境界只有少数生人才能达到的了。庄子向往这个境界,他其实也已达到。现在人们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意思也差不多吧。

两种存在

除三种存在外,庄子还借用黄河和大海还说明了两种存在,即相对存在和究竟存在。我们要主义以个细节。河是水,它会流动。比如小河汇入黄河,黄河注入大海。也就是说我们讲小河美,黄河美时,它们已经变了,它也许还是美的,但是它们的美已经与我们赞美它们时不同了。因为它们会流动,它们的内部在一直发生变化。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变化,因为它是以种动态的平衡。它们一直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它们的美也是以个动态的美。这就是相对真实。永远恒一的美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万物都是不真实的。那么有没有究竟真实的事物呢,有的,庄子说的是海,就是道,只有道是究竟存在即永恒,而其它一切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都处于变化之中。就向黄河终究要注入大海,而大海不会复返黄河一样。

对儒家的讽刺

《秋水》中河伯说过,他曾听人小看孔子的见闻,当时他不相信。从中可以看出:1:河伯开始不相信说明儒家在当时是有一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这和历史上战国时儒墨是显学不矛盾;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在庄子心中地位并不高。我想在这里庄子借河伯之口是想说明他的治国主张。即无为。其实诸子百家公认无为而治是治国的最高境界。无为废,有仁;仁废,有义;义废,有礼:礼废,再法;法废,整个社会就会万劫不复。无为仁义礼法,是境界慢慢堕落的。打个比方,只有在鞋不合脚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你穿着鞋。如果鞋很舒适,那么走起路来就像鞋不存在一样。表面上是什么也不做,实际是好到一种程度的表现。老庄担心的是,人们只注重表面时候得那个礼节和忽略了仁义的本身,并不是不要仁义。从历史的角度看,道家的担心不是多此以举,在后世果然得到了验证。

道与儒

说到底,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要求等级和规范。而道家强调人的自然性,到达了以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境界。儒家讲究入世,道家是出世。既然如此,如果说道家代表虚无,那么建立在自然基础上并发展的社会也上虚无吗?那么代表社会的儒家也是虚无吗?而且道家提出道这个信仰和前提,是想让一个人有所敬畏,敬畏自然。那么自然也是虚无的吗?这显然不成立。所以我不认为道家是虚无主义,老庄是悲悯地思考着我们终极关怀的哲人。

上一篇: 短暂的旅行

下一篇: 吹牛大王森林旅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