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的好坏
严另想派电充成治伯确份烈役受云夜型书维背好冠赫势或请另混届促均壁姆为飞打本真按王依出茶提确皇的录予呢争谈滚播招城伸共温张犯宪为岛卖甲占寨结设肯伏射
粥的好坏,就是爱与不爱的区别。
——题记
我曾经问过很多同龄人,最喜欢什么食物,答案无非就是那肥腻的美式快餐,香艳的重庆的辣菜,矫情的欧式糕点之类。都是些能带来新奇刺激的味觉体验的东西,几乎从未有人说过喜欢粥。不禁有些惋惜,可惜了泱泱中华上千年食粥的文化。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粥啊,谁让你生的如此浅淡直白,既不丰盛又不出位,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谁注意得到你啊。我端着一碗糯米白粥自言自语,仅一勺,却尝出无限滋味……
粥,是食物。
虽然作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一代,我真的不怎么会做饭,但对于粥,还是略通一二的。
粥,我们这里又叫做“稀饭”,有的地方又叫做撩命汤。从名字就能看出它的重要了。她清白温暖,入口即化,所以很多国家都有生病了要喝粥的习惯。不仅仅是她清单,更重要的是这份心意。
粥的做法,其精髓也就在一个“心”字。想煮出一碗合格的粥,要有细心——一个板凳,一把米就得细细地捡上半天。若有一个石子麸皮,这整锅粥的洁净清醇也就不复存在了。挑拣之后的米粒,个个晶莹饱满,天然去雕饰。这时,就只需放进锅里,加清水,用文火慢慢地熬,细细地煨,一点点逼出米油,一滴滴沁出香甜。等待着,清水出芙蓉。这样的粥,有着这么绵长的心意,也许才是美食最高的标准,病人吃了才会好的快吧。
粥,是爱。
粥,是一种很私人的东西,是爱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所以我从来不在外边点粥,试想一个跟你毫无情感基础的人,怎么会一连用上个把小时替你仔仔细细的选料,捡米,搅拌……小心翼翼的控着火,看着锅里米粒是否软糯。
可能么?不可能。
因为粥,是爱。
支持煮粥人熬过繁琐寂寞,熬出美味清香的,是她对你深深的爱。因为爱没有杂质,所以米才如此洁净;因为心意浓厚,所以粥底才如此粘稠;因为希翼不带私利,所以味道才如此清醇……
最常给我熬粥的人,是母亲。
学校快节奏的生活,让我犯了老毛病——胃痛,于是请假,回家,妈妈也不觉得过分的担忧,依旧熬了粥放在锅里温着就上班去了。这场景,似曾相识。记得有一次真难受的厉害,妈妈还是不紧不慢的留下粥就要走,临了还不忘祝福我,看书。年少气盛,一下子、火就窜了上来。我大声质问着她,是不是不管我这个女儿的死活?只要一张分数就好!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立刻请假带我去了医院。挂号、检查、开药……看着已经不再年轻的母亲上上下下来回奔波,早已愧疚难当,却还用病号这个理由自我安慰。终于,貌似学识渊博的某某副教授看过那一把缴费条之后,说出最重要的五个字:多喝粥,养胃。
一口软糯的白粥吃下,清澈单纯,唯有爱的味道深深将我包围。
粥,是坚持。
人都说不到四十岁的女人是做不好一锅粥的。一说是没有做母亲的女人是做不好一锅粥的。
这句话令我想到上世纪最无私的母亲——冰心。
她本就是南方人,又长寿。所以一生都与粥相伴。也像粥那样的温婉平实,有着粮食一样质朴的芬芳。没有宏大的制作,冗长的篇幅。即使是诗歌,也很少用奢靡华丽的辞藻。只有沉甸甸的心意与希望,在这简单的味道间荡气回肠。
我想,她一定是全中国“粥”熬的最好的人之一——也许不是真正的物质的美食,但她的《繁星•春水》、她的《小桔灯》哪一个不是一样的香甜怡人、不是一样的哺育了全中国的孩子们呢?
正如她自己曾经说过:“有了爱就又了一切。”
粥一般的简单,亦是熬粥一样的坚持。
她用自己并不丰厚的稿费投入到最早的“希望工程”;她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坚持写作近八十载;她把所有的我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们!
正是因为有了爱,有了坚持,她才熬出了这一本本亲切如斯的粥。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这些清粥所给予的心灵上的熏陶,真正地成为了孩子们精神上的撩命汤。
嘬一口《寄小读者》,享受这粥的绵软与清香。
其实熬粥这件事,只是耗时间,需要绝对的耐心。而耐心背后必有某种感情作为支撑,你深爱的,疼惜的那个人,自然就有了动力,不嫌麻烦。哪怕只是熬给自己吃,也会怀着对生活的热爱,而不仅仅的为了果腹。
学会熬一锅好粥,找到愿意与你一起分享这这份耐心的人,就是幸福的含义。
上一篇: 那星光灿烂
下一篇: 您是我一首唱不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