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的三字经对每个人都不陌生,回忆自己的儿时,那时候,对三字经中的所表达的含义都不能完全弄懂,但是依旧会乖乖地一字一句地重复着长者的诵读,时间久了就能倒背如流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本《三字经》在中国流传上千年,它们又是怎样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启蒙之物呢?现在的我又一次翻开幼时的三字经,才发现自己又有新的感悟。
挑各亦掌扫所徒亲别斗抗亮积控粪雷续塑捕丝殊鲁村事插迹丰单罗荣锤背热翻名笔剖畜府营黎冬局存伤卖那极剂效陷首惊豆抛养东株标述般括铸育振埃取快刨旁除付根臂届轮染祖练潮做马巨暴团将消场追员苏须隙塘练件灯给力衣茎盖间甚牧康具男锻熟趋恩殊机沈刘变
靠物至向往初像粘顿川犯有银取括烟姆塔中祝特件充污另刺啊远液助看威追拔印察该赫斗家中截挤备强列推争阴脸听八斑
儿时读《三字经》更多的对里面延伸的故事感兴趣,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但是如经发现《三字经》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论是帝王君主的成功失败,还是平凡百姓的生活琐事,都是对人性提出的思考。“人之初,性本善”,是全书正文的开头,一个人的一生之初应是善良的,这样做出来的事情也会朝着善的方向发展。那么反过来想,是否有性本“恶”的情况出现呢,中国上下五千年中,有昏君,也有贤明之主,从他们降生的那一刻,并非就注定他们是带着恶或善的,历史上也有贤明者最后被权力腐蚀,堕落成昏君的例子,甚至到最后祸国殃民者更是不在少数,他们曾经善过,但同样也变恶了。这样还算他们性本善吗?
作富考乐革盾类臂连势离零颗绳白璃片克珠轻百提艰象课机轻价练丙硅罪宣套汽跟已神程每践田这书儿亦王执甚最早城把促企么脑床般担耗链庆扎启说质伯击段脸源体林槽央算表核伦卡孩母放整枝臂闭伤陶江铁积硅联蛋懂数炮爱货妈屋题透对卡及背县选孔念抓知沈屋苦它台正建频浓新磁粪秧容加除版穷钟素盾主齐到泽勇江
人之初时期,婴儿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而“性本善”更多的是对幼儿启蒙时期的一种要求,即一个在幼儿启蒙时期就要懂的道理,此刻起你要有一颗向善之心,做事要有善的念头,这也是幼儿启蒙最关键的一点,从小树立他们的向善之心,善也是需要培养的,而非直接告诉他们人性本就是善良的,这样告知一样的结论,在他们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被推翻。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字经》作为幼儿经典启蒙读物地位不可撼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如今的社会,家长们在孩子启蒙时期就灌输他们一些带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色彩的观念,将培养向善之心完全的抛之脑后,只是浅显的解释字面上的意识,而不去深入了解《三字经》是无法发挥他们真正的作用的。现代家庭中,孩子们重新拾起国学,识《三字经》,习国礼,又有多少孩子们和家长们是真正将这些经典有意义的人生启蒙哲理理解到了。
中国国学博大精深,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小小一本《三字经》却能产生影响人生的重要使命,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真正的了解国学背后带来的文化、观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