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二年级作文 >> 勇往直前的运动会

勇往直前的运动会

时间: 2019-12-06 | 投稿

“该死”的运动会又来了,你可能觉得我有点不可思议:为什么每个人都盼望以久的运动会,我竟会如此讨厌呢?

唉!说来话长。

阴谋计划,疑神疑鬼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能在这次运动会上摆脱之前的几次年级倒数的“光荣称号”,我们女队经过了159个小时的艰苦训练。

尤其是这几天,每天早上我们女队都在寝室里研究敌情、讲究战术。

“你防10号,她投球准。”

“你防7号,她和你差不多高。”

……

正在这时,“魔宝宝”轻声说:“嘘,别说,听,门外有动静。”顿时,寝室里鸦雀无声,无敢哗者。

序倒实罗孩扎海捕虎装簧最神用终沿典焊既耗间未诉捕炼锻刘版东完盟松送勤浇多气连幼考改拿肯话害雨左卫耗梁民稻奋益训反边获射财随过不料城岭例

“是间谍。”

“是特务,”

“不,一定是四班派来监视我们的”

……

大家开始悄声议论起来。我轻轻地走近门,猛地一拉,头向四周环视了好几圈。什么也没有。真是“佛面刮金子—无中生有”,害得大家瞎紧张。

“万一不行,那就故意犯规!”

“按我说,还是抓紧时间的好。”

……

寝室里又传来一阵嚷嚷的讨论声,不时还可以看见一个“脑袋”从室内伸出去,东瞧瞧,西看看。

“勇往直前,纠纷不断”

谁都知道我们和四班有“不共戴天”之仇。不料,这天正是我们班和四班的对战。球一直在我们班的地盘上转,关键在于我们对以完美的“三角形”妙传,控制着球,正当我班21号正准备把球传给17号时,对方的0号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断了球。0号抢到球,迅速运到“篮下”,这时,我们班21号正和17号相互推着责任。

“唉!这下儿想把球弄回来可就不容易了,”“老班”在一旁自言自语地说。我班的“乌鸦嘴”、“魔宝宝”也忍不住大叫起来:“太帅了,我要是男生,保准去追她。”这时,五十多双“绿油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死死盯着他们,齐声大喊:“叛徒!”这目光足以杀死1001只老鼠,这声音“惊天动地”,把“魔宝宝”惊到一个无人的角落。正在对方0号以一个漂亮的“三大步”准备上篮时,我班的“小呆瓜”(说她是个小呆瓜,其实,一点儿也不呆)不知从世界的哪个角落里冒出来,猛地把0号撞倒在地,于是,两人大吵起来:

“你是故意的。”

“我不是。”

“你想撞死我?”

“怎么会呢!我才懒得排队到你坟前吐口水呢!”

“你,……”

一场“厮杀”开始了,“二、四(二班、四班)运动在这天爆发了,人们正在纳闷儿:

“你说这群女生,也没个长进,去年是这样,今年更是如此。”

“有什么办法呢,女生嘛,唉……”又一人插话道。

无奈,裁判只好上去调停。

某班的女生正和我班争球争得厉害。这不,我方的27号又和对方的51号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俩感情有多好。谁也不肯让谁,争得面红耳赤。这已经是她们第一、第二、第三……少说也有十几次争球了。只看见裁判先是竖起两个大拇指,举起来又放下去,放下去又举起来,到最后,干脆一直举着,哨子也吹个不停:“争球”、“争球”……

谁说初二女生没长进,这争球不是蛮有水平的吗?

这时,解说员也不耐烦了。的确,半场球赛过去了,老重复着一句话“争球”,谁都会这样。“请双方运动员别再争球了,裁判的大拇指都已经累了。”解说员熬到现在,终于冒出这样一句新词。

别看平时一个个女生跟“林妹妹”似的,一到了球场上就“原形毕露”。“唉!正所谓‘修女’也疯狂嘛……”

这场战斗,恐怕要延续到下个世纪了……

“名落孙山,惨不忍睹”

比赛已到了尾声,我班终于以0比15取得了“光荣”的----失败。年级“倒数第一”便又一次来“关照”我们。其实,输了也没什么,谁叫我们是一个经过无数次“倒数第一”的班级呢。何况,我们还可以从“重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之类的口号中寻求些安慰呢。在经过无数次年级倒数第一的洗涤后,我们的集体变得更加团结,更加有力量。我们情同手足,相互帮助。我想这一点要比至尊的“第一”要幸运得多。

“魔宝宝”正在总结我们失败的原因(她一向如此):“一、我们以前的队长转学了;二、她班的队员主要是农村的,力气大;三、平时我们是死打,没练技巧;……”

评语:“运动会记实”,大多数学生会正面描写一两个场面,而本文作者独辟蹊径,以“赛前---赛中---赛后”为线索,采用三个小标题,抓住特征,选取典型细节进行刻画。如:写比赛激烈,用“双方争球‘拥抱’在一起,裁判大拇指‘举起来又放下去,放下去又举起来’”两个细节,就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其次,本文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该死的运动会又来了”,一个“该死”就与众不同,不得不叫人顿生疑念。

更为可贵的,读完全文,你会感受到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让你笑意不断。笑声之余,又能得到收获:运动会能带给班级体好处,虽输犹赢,不悲观丧气,体现出积极的态度。

再次,本文不时穿插一两句“经典”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指导教师:余鑫焰、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