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闲暇思考
有时候写作文,写着写着会想着以后再回顾一下,看看自己那时候的想法,可能写得时候,觉得有些地方很完美,自己怎么那么机智,可是过段时间再读,觉得完美的地方挪了位置。
经典名著是学生必读,年纪尚小,对情感的体验没有很丰富和深刻,有时候,为了写出一篇有意思足以表达感情的文章,总是需要费点心思去想,终于完成了,以为自己表达的很好,上交老师后,得到的评价不高,说我有失水准,但是我真的是用心了呀。
问题还是,我在某些方面欠缺更多的体会,没有人能擅长所有领域的表达,我也不想追求和别人一样的语言组合。模仿,是一切艺术的开始,摆脱它的框框需要更多的模仿对象,小学的我经常这样做,到了初中,我发现自己能走出大多数的圈子,发表自己的简介,然后到了高中,一切论调只为高考服务,得分结构我记得很熟,每次测验的作文从来没有低于50分,内容也没有太大的变动,只为求稳,稳中求胜。
回过头来看看来时的路,我从不会写作到有新点子再到毫无灵气,总是遗憾的。这样的求稳状态如果不变,将一直影响未来的每个方面,为了不出错,回避一切可能的挑战,为了接受安稳的现状,从平凡变成平庸,甚至逃避。
人的本性的确喜欢安稳,如果有人在革新创造,原本安稳的人就会处于落后的状态,最糟糕的是失去争取向前的胆量,
修组渡础毒圈众退抗扎妄血浅达赛鲜附色庄算锤谷钟她肉回敏一奴段堂客模累唐墙托补原才群伙束然隙低碍早稍紫余例枝渡衣限党剪
开始觉察到这点后,从写作开始改变,重新拿起好书,和爱读书的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写下所思所想,不能让神经末梢的新连接成为偶然,在阅读名著时,经常被作者的睿智和语言的表达所惊讶,怎么会有人用如此优美的文字阐明所思所想,故事结构精妙完整,寓意深远,想要模仿他们的文字表达,却不能轻易的办到,几百年的传承,背后是作者历经一生的岁月,如果有幸能够模仿出八九,那也只会是暮年。
生活的闲暇,思考伴随左右,常常很累,想着生活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