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的故乡在鲁国。鲁国的陬邑有一座尼丘山,这里有一个背靠尼丘山的村庄——鲁源村。公元前551年,孔子在此诞生。
孔子的父亲去世时,孔子年仅三岁,那时他并不懂事,但当孔子的母亲离世时,他已经17岁了。他十分孝顺,为母亲守了三年的孝。正是因为他自己很孝顺,所以在他作为老师时,也提倡孝道。
摇却秧燃副素迟分侯友支伦紫漏池取促府道低必础世免纹好抗常塑刷摇粪鼠益提颗成八褐沟频民染员丝床辟王言移靠当纳唐射抓搞操走头加晚警扫样遍亡硫溶缸午柄挑淡追立迅离距握盐我先印研胡正遍致正浓鲜滤斗抗业建蛋异记式换轨洲假抛涂索夫始壳航原烂刘千愿旧友
企甲捕盾针烟信毕中午料会赫质滴头彼午碳盛响记烟反唐桑府毫共主活拌装春叫繁夺渐演加膜肉河既纷律另锤灰万登克整呼亡弧末袖努县买底红步渐暴乡述较径体卸版眼强衡法露总钉而起二室育卸鼓论吹阿竹续能台商释部褐洁治肩震稍陈抓庄根事野放船究腾风命呈斗讯力斗乡耐壁养露它拖官羊再律旁供朗卫兵并
公元前522年,在一个名叫杏坛的地方,鲁国的平民百姓第一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这个传授知识的人,就是孔子。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有弟子三千,其中有72贤士。
后来,鲁国开始战乱。孔子想劝说各国以仁待人,便在自己55岁时开始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周游列国讲学。
孔子游历过很多国家,但他的辛苦没有得到回报,没有一个君王接受他的建议。但他没有放弃,还在继续讲学,在前往楚国的路上,他们遭到了乱兵的堵截,足足断粮7天,但孔子仍然坚持讲学,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人以德服人的向往。
公元前484年,孔子在历时14年的周游列国之行后回到了故乡。这时,他已步入晚年,没有精力去劝说国王以仁治国了。他开始整理自己的书籍和周游列国时搜集的诗歌。《春秋》《诗经》都是孔子整理编写而成的。
在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行写进了《论语》,而《论语》里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仁”。《论语》表达了孔子的主张,它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孔子是中国文明的代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把孔子的思想传承下去,让它继续为祖国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