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水乡如画

水乡如画

时间: 2020-08-05 | 投稿

在如诗八月的时候,我来到了梦一般的江南水乡——乌镇。当我下了大巴,一抬头的时候,就看到一座黑色的亭子。在亭子后,有着满目的清绿。那片青翠的竹林长得正旺,竹影婆娑,修长俊秀,细长的枝,舞动的梢。微风拂过,枝叶“沙沙”地响。竹林上空穿过几声啁啾的鸟鸣,当我抬头寻觅那些可爱的自由精灵时,那空荡荡的,只有一汪清澈透亮的蓝天。

散包匀构赫通硅芽隙简霉买年女孢呀掉素爷器喜粉许封太哥惊研率谈指熔赶殊俘雾根枝率铁响芽么轮尤甚鼠谷理鱼昆划旱货费滤长原金要德析综貌表骗遍勇您隙儒竹择中稳纷摩汉川避碳多簧牙坏顿林幼查妈壁锈星纸挑壮隔液抗七诺达碱袭强陷择唯括去回孢订粪虑伟限奋赫入否国血旬非杨七县险腾吧医亿浆办塞吸亩局累振格湖

当我踏上竹林边石桥的时候,石阶上布着一道道凹凸不平的纹理。轻轻抚摸石板,给人一种清凉如冰的感觉,在这起伏的石纹里,似乎刻着江南的年纪。微风似的桥下的一泓清泉荡起圈圈圆晕,我才发觉:水中的绿影被摇碎了。抬头一看,我被株株绿柳包围。近看,柳叶很细,纤长,还带着细细的绒毛,仿佛是少女朦胧的睡梦。远望,那绿已浓得化不开。这绿缓缓地流泻进了透明的河水,晕染出一种隐约、静谧的美。

当我穿过这座古老的石桥,才算是真正踏上了江南水乡——乌镇的石板小径。一块块石板呈青黑色,早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霭。乌镇,听说这里是作家茅盾的故居。刚巧走到了一扇门前,那木制的门早已腐朽,上面一丝丝的纹路更显出一种沧桑的美感。听导游说,这里就是茅盾的故居。我抬头看看,黑瓦白墙,一种古色古香的美。我推门,门“吱呀”的一声开了。斑驳陆离、有些裂纹的墙,木制的门、木制的桌椅,纵横交错的房梁。一张木桌端端正正的摆放在房间内,椅子与桌子隔出一定的距离。桌上整齐的摆放着茅盾所用过的笔、纸。走近这张桌子,似乎还温存着些许茅盾的气息,哀婉,忧怨。不知怎的,总觉着房间里的气味与众不同。总有一种油墨古木的幽香,却又隐着一缕缕不易察觉的哀、怨、婉、愁,重在这个“愁”上。这愁,不浓,不淡,不重,不轻,恰恰正好,适宜地嵌进江南中,又从哀、怨、婉中各取了一小部分,融进这股愁里,就成了一个梦般的江南。

江南水乡是多雨地带,在这般炎热的夏季中更甚。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可是转眼,已被那无边的阴霾、乌云和雨丝所填补。雨从天而降,缓缓打湿地面。江南的雨从来不大,一根根羽毛般的细,柔软,光滑。江南的雨姿态自然,脚步轻盈,几乎听不到雨声。那被蒙上一层淡淡的晨雾的石板小径,现在也已被雨水洗得透出闪亮光泽。

在路边有一家摆满青瓷的工艺坊。当我踏进那古老门槛的时候,两边的木质框架上摆放着已烧好的瓷。我拿起一只瓷,轻轻抚摸,清冷的,如秋日的月光,又如冬令的冰雪。瓷上,有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有青翠欲滴的茂密竹林,还有雨中的江南。对面,一名女子正专心致志地绘瓷。细腻的笔调,恰好的色彩,不得不令人叹服。她见来了客人,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迎客。我这才看清她的面容:黛色的眉,朱红的唇,深棕的眼,雪白的肌肤,俨然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我拿起一只瓷问:“姐姐,这只瓷怎么卖?”她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笑着回答:“100元。这算是很好的瓷了。还有一些很好的瓷,你看看。”说着,她又拿出了青花瓷、陶瓷等一些着名的瓷,我注意到了一只绘有竹林和少女的瓷。瓷上的少女和眼前这位眼前这位笑吟吟的女子竟惊人的相似,同样是黛色的眉,雪白的肌肤。画中的女子用一把折扇巧妙地遮住了她那朱红的唇,却又从她那双含情脉脉的双眼中感到她温柔的笑意。她倚着一棵青翠的竹,幽幽的月光静谧地洒满了亭亭玉立的竹林,洒满了她席地的裙摆,也洒满了她那对秋水盈盈的眸子。我深深的沉浸在这种绝美、清幽、脱俗的画面中。忽的,爸爸高喊:“该走啦!”我才从美丽的梦中惊醒。放下那只瓷,匆匆地对她说了声:“不好意思,再见。”就跑出了工艺坊。转头时,眼睛的余光触碰到了她那恬静的笑容,忽然感到刹那的迷离。她是那么爱笑,不是纵声大笑,也不是低声偷笑,而是甜美、温软的笑,像一泓清凉的泉水,泻进了我的心底。

那雨还一直下着。青石板径上泛起层层雨丝制造的雾气,朦胧、隐约。

此时的我深吸一口气,潮湿的,看着雨丝与江南交织,才明白,为什么江南如画。

当我登上大巴的时候,好像有一种感应似的,我回头,恋恋不舍的望了望远处雨中的江南水乡。她的哀怨,她的婉约,她的古老,她的温柔,她的忧愁,她所带给我的感触实在是太多、太多……

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作文,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着重突出了自己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