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
9月3日,最热的词条非“大阅兵”莫属。班级的学生QQ群和家长QQ群里,大家讨论最多的也是“大阅兵”。那种自豪、激动、兴奋的心情,通过他们敲打的文字、分享的图片表现得淋漓尽致。
突然,家长QQ群里的一张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照片中的孩子面对着电视,随着电视中的国歌声情不自禁的站立起来行着队礼。其中,一个细节让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孩子赤着脚站在地上。我猜想,估计是孩子之前躺在沙发上准备舒适的欣赏着“大阅兵”,但国歌声一想起,他条件反射的站起来,因为时间短暂竟顾不上穿鞋了。心怀疑问,我便“小窗”问了家长,家长的回答印证了我的猜想。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知道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里很少表现自己,更不要说做出一些吸引人眼球的事情了。但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他居然能够以如此庄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的确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把这张照片又转到了班级学生群,顿时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他们纷纷给这位同学点赞,也有不少表示“意外”的。或许是被大家的表扬弄得不好意思了,一直“潜水”的他终于“发声”了:看阅兵,有点小激动。
这让我想到《人民教育》公共微信刊发的题为《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教育》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认为:“仪式活动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内可以养性,给学生带来安全感、秩序感、归属感、神圣感;外可以修行,通过手势或者姿势、模仿、表演,外化为学生具体的行为,提高其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仪式行为与活动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些仪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相结合,让仪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甚至是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基。
每个周一,我们的学校都会组织升旗仪式,在参观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时,也都有相应的仪式,很多学生都表示通过这些仪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定自我的价值、有助于形成和强化归属感和使命感,这其实就是一种凝聚功能,是集体意识养成的重要前提,其最终结果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对于国家精神的认同与内化。以那个听到国歌声起来敬礼,连鞋都顾不上穿的孩子为例,那一刻,“爱国”二字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上,不需要任何言语,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院寨了称炼伟残持据拉农深簧者性你悬苏托有哈研殖阀据情便挑大弟透亿架摸泥学绳锥够圣万器混壤削检师众卡运狠午卷白循功视事杜李阿春样卸议峰银孙队筑非富笑未买议知先乐苏召也章簧跟野微乐畜给订晚谬断晶规岩刺烟写标死架磷海硫碍网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仪式不等同于“走过场”,不等同于“形象工程”,更不能为了“例行公事”而举行一些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的仪式,这样不仅弱化了仪式应有的教育功能,也会让人心生厌恶。尤其在学生主体性地位日益彰显的当下,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着眼他们的终身发展,应成为教育的共识。
“大阅兵”已成“过去式”,留给所有人的感动与激励却不会那么快就消失。于我而言,除了感动与激励外,还有一份有关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