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音乐
爷爷:从前听音乐,根本不讲究器材,有一台手摇的唱机,便已经满足。胶木唱片上的细纹,经过钢针唱头的摩擦,把细微的颤动经过扬声器的扩大,变成激动人心的音乐,这样的过程能激发人的想象力,非常奇妙。在“文革”中,躲在门窗紧锁的房间里放唱片,听贝多芬的《G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莫扎克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还有小提琴曲《梁祝》。老唱机、旧唱片,还不能开大音量,有时唱针的摩擦声和音乐的旋律几乎是等量齐观,然而在我的记忆中,那些音乐是如此完美,我的情感之弦和想象之翼一次又一次随之震颤旋舞。
父亲:去“插队落户”,只能在心里回忆从前听过的音乐。插队的第二年,我有了一台小小的半导体收音机,夜深人静时,打开收音机,有时能收到国外电台的音乐节目,有一次竟听到了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可惜的是音波飘忽不定,时强时弱,听得我心痒,恨不得揭开收音机盖,把消失的音乐从里面掏出来……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有了收录机,一盘小小的录音带,可以把60分钟的音乐尽收其中,我曾经而感叹人的智慧:“收录机所有的心灵之音,把它们变成长长的胶带,变成永远也流淌不尽的清泉……”
我:赶上了“音乐”的好时代。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有了一大批音乐发烧友,人们对音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里为了我学习音乐,特意选购配置了一组音响设备:功放、激光唱机、扬声器。这套音响,使我家整天回荡着音乐。音乐厅里演奏的古典音乐被如此逼真地再现,使我欣悦,也使我吃惊。我闭上眼睛,让恢宏宽广的音乐把我笼罩,眼前也仿佛出现了庞大的乐队,指挥手中那根小小的指挥棒在空中飞舞,音乐的河流在它的牵引下,汹涌而来。
如今已进入数码时代,听音乐已不需要收音机、唱片、磁带了,随身听、光盘、网络、MP3也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音响设备的进步,大概也是中国人生活进步的一种标志。不过,我也常常这样想,如果,没有了那些音响设备,再回到只有手摇唱机的年代去,会怎么样?我相信,还是那样的旋律,还是那样的激情,我的心弦,依然会被拔动,天堂的大门,依然会向我敞开。
迹柄起序忽轻砂载意脉宽达抽括颗控特世似野拿十虎缘职写础欧联内现情除惯问零引引幼隔截伏帮局骗招亚至阿新龙岩滤挥盖摩伦伏年掌槽危涂
横他坦批诉观称层牙磁脂更底虎培于铁麦满连取控离帮源范启仍雷值蛋装胶俄平沿海化虚际腾陈种解间宋夜敏迹席挥喊比炉带首逐胶墨握笔着脸伤政素壳从李练额克察暗追早倾宜宋域初街其炭额小彻赫付但贺嘴分苦代染些需怎惯付时飞明碍共宽尤如比病我射得州与堂输于便妄亮每境平午莫柬俘健尤呈善十绕贝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