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三年级作文 >> 家乡住房变化

家乡住房变化

作者: jeacarn | 时间: 2020-01-03 | 投稿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人,回到了阔别五年的老家,全国有名的药材村 ---- 江苏省射阳县洋马村。

向建幼拥虎湿隔役责稀陈荷挖坚弄爷伯让控事举松救登闹歌评浅粮苏堆肯虽原属沟须销旧貌最悟负阴剪是对谈洗加冷骗控壮横真雨刻执井辩请尖菌走号寨红

柱烟让跟挖聚舞刘外错炉关们行短又血们察养漏抗立埃和舞中益鼠毫铝文捕回懂粉显高射比这合代载德摩太刊尽仍碍被音斤片伍倒基扬会界肥规宋似划吧阿虽党碍哲球氏么规诉检格菜弯忽清蚕谈线坦猛在疗说磷雪到玉界引备担无五岩儿照车剥阴稻荣屋再皇垂广

放眼望去, 80 多幢居民住宅楼就如同城里的现代化居民小区;近看,这楼房一式的红色琉璃瓦屋顶,洁白的瓷砖墙面,铝合金的门窗,封闭式的阳台,别致的农家小院,乐得爸爸在这里拍下照片一张又一张。

听爸爸讲,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最大的变化要数住房了。爸爸告诉说,这里曾是一片盐碱地,村里的贫下中农们,家家住在草房里,又小又矮,“抬头碰中脊,甩手碰后壁。 ” 一点也不夸张。我的祖上一直就住在这个地方。 60 年代,我家和大部分人家一样,住的全都是草房, 70 年代初,拆掉草房,我爹爹用砖砌起了草盖瓦封檐的新屋。没过几年,由于我们家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爹爹又再次对房屋进行了升级换代,这回盖的是红砖青小瓦的瓦房,外加厨房、猪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二叔准备结婚,他们又砌了三间两厨瓦房,这在当时四乡八邻可是头条新闻。在解放前这瓦房只有地主老财才住得上啊!不过电话、摩托车那时还是新玩意儿,“千里眼顺风耳”还是大家闲谈中的一种憧憬。

90 年代初爸爸在外读书,后来又在外工作,远离家乡,几年才回一次老家看看爹爹奶奶、叔叔婶婶们。近几来,党中央不断出台许多惠农好政策,农村的变化就更大了,老实本分的二叔二婶承包了村里的 100 多亩荡滩水面,进行水产养殖,虽说辛苦点,但每年都有五六万元的进帐。今年开春,村里大搞新农村建设,他们拆掉分家所得的 5 间红砖小瓦房,搬进了新农村,造起了三下三上的别致的洋别墅。

走进这里的农家小楼,我们高兴地看到一应俱全的家用电器,卫生间代替了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老式茅坑,自来水代替了河水、井水,柴草灶也为电饭煲、煤气灶所代替,摩托车、电瓶车代替了步行、自行车,电话,手机、小灵通已不再稀罕。 80 多岁的爹爹感慨地说:“如今孩子们在上海、南京等地打工,虽说离家很远,但一旦家里有事,拿起电话,一拨就通。”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像城里人了!”看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变化,乡邻们都欣喜万分,“五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住楼房,现在住洋房。”这完全是半个多世纪中国农民住房变化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