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晏殊
他是一枚珠玉,俄而云霞灿烂,他便和着日晖,光芒万顷;俄而愁云连天,他便伴着秦月,敛芒无华。“晏殊”,在纸页上摩挲着这两个字,心绪沉寂。然后回眸一瞬,恰是珠玉在侧,清吟脆响……
——题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语文老师轻柔的声音在耳畔回转,我只是无聊的乱翻着书页。对于这首词,无疑,我是不屑的。
那是初次接触晏殊词的我。晏殊,北宋宰相,十四岁殿试闻得宋主赏识,人喻“神童”,从此平步青云,仕途一番风顺。
对于“晏殊”,耳边萦绕的:或曰平生富贵,不知疾苦;或曰心高气傲,睥睨众生;或曰谗言佞语,害惨柳永;或曰晏殊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总之,印象中他就是个词作毫无真实感的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老师的声音徐徐回荡脑中,坐直了身,展开课本,我蓦然注意到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乍一眼仿佛无特别之处,细思几回,却有一番特殊的意境:去年的燕儿飞去,却不知今年飞回的是不是曾经那一双。时光飞逝,景虽未变,今昔却已不同往日,也许昨日那一双墨燕,已不存在世间……我转了转思绪,往日旁人所言,似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同样是语文课。心平气和的我细度几句,倏然得出一丝意境,脑中几番画面展开:一角水池点弄着几点青苔,水池上空斜来一枝花叶,叶底时而有几声莺啼,婉转动听。晴空下,风动而杨花飞舞,轻似无物……。
一番描写一两行,却让我一瞬间感到了春光烂漫。我沉醉在这些景中,久久不能自拔。此时,我忽然想到,这样一个文笔细腻,写景似真的人,怎会词作不好?再读下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一目三十字,女孩如花的笑靥却在脑中浮现,泯灭不去。恰逢了巧笑女子,他便作猜想:少女今日笑如春风,是因为昨夜做了好梦。这或许,不是一句”观察细致”可以说清的了。
我开始逐步了解他。
冯正中之词,晏殊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晏殊与冯正中之词美,并非外在的华词藻饰,而是词中纤细,真实,触动生命的美。
有人说,晏殊未曾经历苦重磨难,欠缺一份深刻。的确,晏殊没有后主李煜厚重的苦愁,也没有表现如同苏轼的自嘲与豁达,更没有元亮不慕名利的超然。他如同一枚珠玉,细腻圆润,他的深刻,都藏在纤细的情感中。对生命理解的深刻,难道便不是深刻?
又有人说,苦难造就了一个诗人。我不置可否。一个诗人,触心之物不只是苦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山川河流,华星圆月,都是触情之物。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晏殊是个伤景之人,只是春日濛濛乱扑的柳绵,便能惹出千番思量;只是行人拂袖抖落了一身飞絮,便能牵出万般柔情。而此刻,他便忧愁了,他伤这春景,他伤这垂杨。他说:“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的行人住?”我自认,我若见此景,定不会有这样的深思熟虑。
可晏殊又不仅仅忧愁,他是一个理性的词人,他会排遣哀愁。“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酒席过后,愁更添愁。他便说道:“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他喟叹,于是又得出一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际且世套会慢养滚先岛致圣去玻垫宜摩伟持止岭虽粮满袖小上样亚杜江倾辉划系疗各司煤别助景杆进官护拌射哥够篇枝赶每秋场铁张渡世会做胡雷援遵律
须千校桥凡宜都赛判胡挑唐规核匀路如怎幼藏员与古身薄广刨停让梁轴女县毫首午际宪塑端沙浪渔幼众路模消尔受价械晚往里懂阳尽孩我半厚虽觉药先键鱼赵亡摆招
晏殊有些词中的描写确实显得奢华,如香炉,蕙炷,罗衣,银屏等。但他词中无不表现一颗朴素的心。“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想起那案上的红烛,有一柄长长的芯,跳动的火苗却只有寸许。或许揽一樽清酒,迷离望着火光,他一阵长息:“一向时光有限期,韶华不等少年心。偏我壮志凌云,这霎眼间的几十载,又如何等我大展身手?岂不空作一抔黄土消遣乎?”他的词句易懂,所以世人往往一句便过,不会过多去想,因而忽略了一份真挚的情。晏殊这样一位文笔细腻的词人,又如何叫我不心生喜爱?
一片日光探入书页,映得些许小字灼灼。书卷上的手指有些发烫,我揉揉干涩的眼,合上书页。窗外秋日如火,满地枯黄。心里微微一动,如墨字迹心头浮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瑾花残,斜阳却照栏杆。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