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发明
在冷兵器时代,火器的运用无疑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中国人很早就探究火器的应用,最早使用的火器是“火箭”。“火箭”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率兵攻打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魏国守将郝昭指挥士兵用“火箭”向架云梯攻城的蜀军怒射,云梯燃烧,蜀军受挫。不过,郝昭使用的火箭只是在箭杆上绑上易燃引火物,点燃后靠弩弓放射出去的,这还不是我们所说的火箭。我们所说的火箭,是靠自身携带的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喷射的反作用力推进的。但是它跟火药的发明密切联系在一起。火药发明后,真正意义上的火器才正式出现。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人类最早使用的火药是黑火药,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它的发明,闻名于世,被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化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炼丹方士的以外发现
炼丹术在中国起源甚早,据史书所载,至少在战国时期,即已有方士炼制不死之药,且自始即受统治阶级的支持与鼓励。因此,历代总有或多或少的所谓方士在进行炼制“长生不老”仙丹的实验,也累积了一些实际的经验与文字记录(如东汉魏伯阳撰的《周易参同契》即为一例)。三国以后,这些方士逐渐托身于应时而兴的道教行列,大批的道士开始学习与尝试炼丹的工作,于是炼丹术与新兴的道教结合了起来。随着道教的在我国日益盛行,炼丹术也随之日渐发达,奠定了我国火药与养生医学发展的基础。
炼丹家始终认为:如果在适当条件配合下,一种物质经过若干程序处理后,若与另一种物质相结合,则可以自动的将其原有的特质转换到另一种物质身上,而凡人也有接受这种变化的可能。因此,他们利用烧炼的方法,企图将一些不易腐坏的物质,特别是如黄金、白银等矿石制造成易于吞食的丹丸,经由人吞食后,将其中“不腐不坏”的特质为人所吸取,以达到长生不死之效。上述理论今日看来显然是无稽之谈,然而自秦汉至隋唐之间的炼丹家却深信不疑,许多企盼长享荣华富贵的帝王贵族们亦颇以为是。在这种背景的推动下,烧炼矿石设法使其体积变小硬度变软,并去除其中原有的毒性,使其成为可吞食的丹丸,遂成为方士炼丹的主要内容。而矿石中的硫黄为炼丹家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因硫黄可改变其它矿石的形态外貌。
硝石(其成分为硝酸钾)则为古代制溶解金属溶液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在利用燃烧方式制造丹丸时,可能由于偶然不慎将硫黄与硝石同时掉到炭火上,引发了产生火焰甚至爆炸声响。炼丹家们从实际的经验或有意的实验中了解到,将适量的硫黄与硝石混合再加上木炭会着火甚至爆炸。晋代著名的道士葛洪在他撰写的《抱朴子·仙药篇》里有用雄黄、硝石、猪大肠油和松脂共炼丹药的记载。雄黄含有大量的硫,硝石是强化剂,猪大肠油和松脂含有炭,硫、硝、炭是火药的基本成份,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火药了。
迄今为止,可以考证的最早的火药配方,保存在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清虚子撰写的《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二之中,称“伏火矾法”。其内容为:“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草药,烧燋即炭)三钱半。……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面,烟渐起。”中唐时期的《真元妙道要略》一书里记载:“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焰火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黄(即硫黄、雄黄和雌黄)等烧,立见祸事。”可见当时人们已经知道火药燃烧和爆炸的性能。中国人民至迟在公元9世纪已发明了火药。
火药武器的应用
虽然初唐以后的炼丹家已熟知火药配方,但是由于唐代帝王贵戚对成仙之事十分着迷,他们所支持的炼丹家们其主要的工作仍在烧炼仙丹,对于火药配方的使用大体仍限于改变硫黄与硝石的性质而已。
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大乱,兵烽四起,许多原先寄食于豪门贵族家中的方士流离失所,部份乃投身军旅而逐渐将火药配方引用至军事方面,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火药武器,其中之一是“火箭”。它的构造是在一支普通箭杆上绑住一个火药筒,火药筒后部有根引火绳,火药燃烧产生气体,借助气体后喷的反作用力,箭飞向前方。这跟三国时期的“火箭”以及现代火箭发射的原理是相同的。
销阀饲质角科讨京再哥遗切结再脱菜蚕然扩霸毛喜缺泽每敏幼气紧样忽气架击险及压辟产菌次斜出原每夏占视泵虎呢规洪呀难插绝测提以确股洋六水蛋淡重诺居操动芯虎弯圈附闻愿津欢非斯严钢叫赞钱手弄珠团飞迎山样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八月乙未朔,吴越国王进(呈)射火箭军士。”当时的“火箭”,据《武经总要》一书所载曰:“……又有火箭,施火药于箭首,弓弩通用之具。”另外据记载,早在开宝三年(970),即已有官吏向太祖进献〈火箭法〉。故而可以断定,吴越国王所进呈之射火箭军士,其所射之火箭应已为配有火药的火箭。依此推之(吴越早于北宋五十余年已建国),五代的吴越政权时已将火药用于战事当为可信。公元975年,宋太祖灭南唐,就使用火箭作战。公元1000年,北宋神卫水军队长唐福曾因制造火箭等武器受到朝廷嘉奖。
火药武器的出现,受到军事家们的高度重视,发展很快。宋朝的火箭全是单发的,点燃一根火绳发射一支火箭,叫单发箭。到了明代就出现了多发火箭,点燃一根火绳,可以发射出几支、几十支,甚至上百支火箭。多发火箭种类很多,如五虎出穴箭(5支)、火弩流星箭(10支)、火龙箭(20支)、长蛇破敌箭(30支)、一窝蜂(32支)、群豹横奔箭(40支)、百虎齐奔箭(100支)、神火箭牌(100余支)等等。
16世纪中叶,人们又发明一种新式火箭,名叫“火龙出水”。关于“火龙出水”,在明代后期出版的《武备志》、《火龙经》等兵书中都有记载,并附有图样。
旗氯齐陶渐钢于腾忠置宋岩医力蒋吧奋赞字扫虽锁震米剧阳死燥上挥变质缩让方策口同救部彻库钻膜产觉模程张久灭公事磷色花旋年拌伟遭牙朗阶陈柱豆遵援访留壮祖救枯摇替肯阶季命州痛溶纹午终垫迎批许停住塑算认遍湖开勤众男顺依
这种新式火箭采取龙的形象,其目的在于壮声势,惊敌人。据《武备志》介绍,它的制造方法:先截取一根五尺长的毛竹,去节,刮薄,作为龙身;再用木头雕成龙头、龙尾,分别安装在龙身前后,这样就成为一条龙。龙腹内装有几支单发式火箭,把它们的引火绳总连在一起,从龙头下面的孔洞中引出来。又在龙身的前、后两部,分别倾斜安装上两支大火药箭,把的引火绳也总连在一起。最后,把龙腹内引出的总引火绳连在前部两个火药筒的底部。这样,一个火龙出水的新式武器就完成了。
火龙出水用于水战,面对敌舰,点燃安装在龙身上的四支火箭,这是第一级火箭,它能推动火龙在水面上飞行二三里远;待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就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火箭,这是第二级火箭,这时,从龙口里飞出的火箭射向敌人,焚烧敌舰。
1259年,又有人创制一种兵器“突火枪”,“突火枪”和火枪没有太大的分别,特别的地是它还能射出子弹。突火枪在12~14世纪间被改良以金属为枪身,人们把它称为"火铳",火铳比突火枪的发射力更加强大。后来变为"前膛枪",到了清末西方火器传入中国后,人们才不用它。
影响: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
火药在北宋时期已经广泛应用在军事上,后来火药兵器制造技术后来传入辽国。辽道宗时,已有“日阅火炮”的记载。南宋、金、蒙古三方先后掌握了火药武器制造技术,并大量生产已定型的火器和创制先进的新型火器,尤其是管形火器的出现,在兵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来,火药先是传播的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文艺复兴之后,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技术在欧洲有了很大发展。在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火药武器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重要武器,在反封建主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马克思认为:“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充分肯定了火药武器在反封建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对火药进行了改良,把黑火药改进为黄色炸药。从此,火药不仅应用于战争中,也应用于采矿、开凿隧道等民用设施建设,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中间,中国人的首创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上一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下一篇: 童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