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

国学经典诵读文章

时间: 2019-12-04 | 投稿

我国古人将人生教育分为四大阶段: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其中,童蒙养正,即:至十三岁前,物欲微薰,烦恼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仍净,记性犹强,悟性微弱。童蒙蕴养正见,正宜此时。

“国学”这个词古已有之,但是那时候的意思跟现在不同,基本上可以理解成“国家级学校”,跟“太学”差不多,我们现在说学国学,自然取的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一般讲的“国学”,应该是从清末民初的时候开始兴起的意思,大抵可以解释成“本国之学”,正好和当时被引入的“西学”相对应。从这个角度讲,“国学”的涵盖面是很宽的,它基本上可以包括除了引入我国的西方科技和西方现代思想以外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乃至于我们本土的科学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成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诗经》、《史记》固然是国学经典,而如《齐民要术》乃至《抱朴子内篇》一类,也未必就不是国学传承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他们有能力理解的国学经典有限,真的能接触的原文也只是限定在比较浅近的文言文,所以“国学”对于他们来说,可触及的范围并没有那么广。

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够把所谓“国学”仅仅定义在几道可以死记硬背的文学常识题上,它的背后恰恰是更为广阔的文化与思维模式。

可以说,只要是以中文为母语的人,都不可能剥离开这种文化与思维模式而存在。

而归根结底,对于孩子们来说,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国学才是能对他们的态度产生最重要影响的砝码。这也可以算是我必要以这个帖子来开路的一点初衷。

而具体来讲,我们的孩子学习国学究竟能产生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我们不妨从最功利的角度看起,也就是——考试。

小学对于“国学”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基本还是针对大量的记忆性内容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学习讲究“厚积而薄发”,从小学阶段开始的积累,将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将来的初中乃至高中的考试中站在一个更可观的高度上,而不用埋头营营于某一个选项。

实际上,如果积累足够深厚,“国学”可以影响到极多方面的题目,而远远不止“文学常识”、“诗词鉴赏”或者“文言文阅读”。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是语言基础。

说到底无非是音、形、义的把握,而这三者合起来,在古代可以称作“小学”,是古代初级学校学习的重要内容。虽然古今有别,但“国学”学习中接触到的一部分“小学”知识,对于把握现代汉语也是用处匪浅。譬如东学堂语文低年级的课程中涉及到了文字“六书”的知识,正是借鉴古代的“小学”知识来让孩子们更形象而深入地把握字义。另一个例子则是作文。或许小学初中还不明显,孩子良好的国学基础只能让他们在作文时显得语言把握和运用能力更强,但是到了高中,孩子的国学素养可以真正使他们在作文立意的高度和选材的广度上有别于他人。

举个比较近的事情作为实证,今年东城区高三期末考试微写作题目中的“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一个自小开始进行国学积累的孩子自然会理解得更容易也更深入。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国学的积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的“深谋远虑”。

宣核库压唯拖红反膜丙钉服倾措杨居程快槽条鉴席别灰变委岩纹高果贫动矿死潮男触爆股却步散秦读斤初武静悟卷导灌粒硫网染起隔准象苏权贸透副明伤招库节困骗化姆灌坚露尖抛介洞射剥簧遍谬奴墙菜英择纸借满铁

我们在小学埋下一颗种子,很可能到孩子高中或者大学阶段才能渐渐开出花来,但只要有益于孩子,想来我们长期的、持续的“浇水施肥”也就不枉了。

我们虽从最功利的角度谈起,却显然不能够止于功利。

所以第二个方面,就是孩子的知识吸收和眼界的开拓。

我们上面说到,国学的背后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模式。孩子们学习国学,可能现在还体会不到,但是实际上他们在记住一些固定的知识点的同时,也是在感受,古人是怎么思考的、怎么生活的,他们又为什么这么思考、这么生活。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天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从一方面讲,了解越多的思维方式,对于孩子将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思考更深入的问题就越有帮助,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保持清明而开阔的思想,也正是由于他不断接受各方面的“活水”,所以我们说,学国学和学奥数是决不矛盾的,甚至可以说是相互有助益的。而从另一方面讲,作为当今的中国人,我们少不了要受到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这话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自然有些远,但还是那句话,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尽可能为长远计:我们引导孩子去看一看,我们的老祖宗是怎样思考问题、怎样对待生活的,而影响了我们的西方世界又是怎么思考和生存的,然后将来我们知己知彼的孩子们才有可能“择其善者而从之”。

最后一个角度,则是看起来很虚的所谓人格塑成。

虽然看起来虚,却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这里不细谈,因为这可能是更适合我们分享讨论、共同研究的一个问题。仅拿我近日看的一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讲,北大哲学系是公认的“长寿俱乐部”,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中国古典哲学强调的是人生,讲的不仅仅是这里,也是人生智慧。“儒家进德,道家保真,释家净心”,儒、释、道三家,正是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所学的国学的思想内核。

“进德”,是修身养德,立身以正;“保真”,是保存天性,保持纯真;“净心”,则是排除干扰,内心清净。这三者融合起来,诚是传统思想所能够给予我们的巨大的“正能量”。

而学习国学,正是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从细微处开始,慢慢地贴近这种智慧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