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二年级作文 >> 话苏东坡

话苏东坡

时间: 2020-06-02 | 投稿

追求美的本色,宦海沉浮的仕途,几度坎坷的人生,从不失才情的人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便是苏东坡,这位才子,这位艺术家,这位因本性的正义感、道义与人文之追求而不得志的文人,这位最终看破红尘的哲人所诠释的、被他看透的人生之缩影。

从少年时的豪情荡气,到晚年的出世洒脱与逸逸飘仙,我们看到的苏东坡总是他那个时代在混沌中最闪亮动人的一颗星。再三上书直谏皇帝完全废除青苗债,他恤民仁德;在徐州动用公款以治水,他直爽爱民;除杭州水患,他坚劲的身躯挺立在飞泥溅汤之中;以保百姓生命为已任,终受谗言污蔑惨遭撤职,他慷慨大义。这一切在乱局当中珍存的美德与温情,为后人所代代歌咏。苏东坡永远以他那宽厚的背影独屹于人道之巅。明代诗人吴宽以雄浑诗句赞道:“自公去后五百载,水流无尽恩无穷。”他用他理性、先进的头脑,在红尘中发出一抹耀眼的光芒。他并不皈依任何一家学说,并不刻板地循规蹈矩,从不在儒家的“学而优则仕”句中彷徨,他恩泽万众的民本思想也是他坚守的道义,坚守的人性之美之结果。面对“朋党之争”,他并不急于依附于“仁”的一方,无论出发点为国或为民,在他眼中皆择其优而践之。遇其真理遭践踏之时,勇立于万众之上的,惟有他。他可谓改革大潮中坚持真理的一根中流砥柱,但也是妒忌者与馋臣的一颗眼中钉。正如他所陈,他自己是“思无邪”的,从来向往美的一面,最后为酷吏,佞臣所害。他有坚定的“正”的价值观,同时更有堪称“可爱”的人格人品。他的美,心灵之美,道德之美,艺术之美,“人”之美,都表现得无不淋漓尽致。

苏东坡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情趣,那是孤独的赤子的精神寓所。做诗、为画,劲展浓墨。闲暇时,他便成为了一个置理性于不顾者,任情感支配他世界。也许是酿泉为酒时的熏香,也许是放空精神的愉悦,又或是赏月抒怀,可以说苏东坡的一生都是一段段情感的婉转与跳脱。他长游于山林之间,放慢步子。他举首仰望那碧青的山头,胸應中氤氲着草与落红之芬芳。他叹一口气。情感,或是悲,或是离觞,亦或是不得志,在他心中和目光里打转。他捋一捋胡子,便又沉醉山水与诗词了,那是多么优丽,多么凄美的精神安慰与补赎!步步行艰,而却步步品味。鸟雀鸣啼,歌声渗在晨露里,往下滴,润着泥土,淌着花瓣被风摇起的股股波涛,也平复着他挣扎的心灵。他吟唱着,纯粹地笑着,像个多情的孩子……“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又或是小桥流水上升腾起的薄雾,笼着人家,引着炊烟,浮动。“西崦人家最应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他的心中,我想,在羡慕之余也会溅起一丝苦楚吧。喜怒哀乐无处不在,而苏东坡最优的一点也许是乐观的境界。

苏东坡的乐观不是道家的无为产物。在苏东坡的字典里,“无为”的意义永远是择其适之时而为。苏东坡的乐观亦不是儒家的行“仁”或佛家的放空精神而得,而它是一种天然的心境,一种宠辱偕忘的出世之境界,一种良心上的坦然,是他中年知天命时才有所获的。但他飘仙的情感世界又总被他忧国忧民的理智所牵制,他的乐观并不是纯粹的,而是浪漫的,清高的,洁身自好的,只是他在精神的绝望与痛苦的边缘挣扎所结上的伤疤。他从绝望中获得了一种清淡的处事方式与老成的思想理念。桂酒也许便是他得以解脱的唯一方式了吧,沉浸于沉淀、浓郁、醇厚而清甘的芬芳中不可自拔,那世间还有什么,能与其相比呢?偶酌一杯,他欣然而品,酒透着他的心脾中去,染着他的精神。“百卉甘辛角芳馨,旃檀沈水乃公卿!”他向往陶潜的那种出世,可是对于从小受儒家教育的他来说,那种境界只可“瞻”仰而不可求。

滑吨厘勇句道荣调敌缘煤网而枪厘增绳都稀兵勒贺腹奴尖吧覆粪栽局置消血民伤材塘丹争总菌煤纳台想旬安纵仅火钙阀朝太辩袋招探战励快酸熟罗敢属宽辟刚司恢弧究械痛捕穴劳夜内进疑抢尔池心界又强远

他还感慨历史,歌咏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下《赤壁赋》的悲壮诗篇。也许人是渺小的,但精神是永恒的,价值是永恒的,迷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确只是可悲的蝼蚁,但也可以是不朽的魂魄。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述:“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对于这位“美”男子来说,求美当然也要有艺术与人情之美,对于汉字抽象的一笔一划的律动与跳跃,苏东坡再能懂它们不过了。他最爱画冬石,也许这也是他境界的一种共通。与世无争,有一种淡淡的,但默然于世间守望的美,价值的美。这种美,渗透在他的仕途里。他是正义无可磨灭的代言人,是一种人性,一种人道,一种理智与良心的守护神,一个人之常情与价值观的寄托者,立乎三朝政坛。也许他画的石表面坑洼不齐,鳞次栉比的磨坑,吸汲着他的精力。但当雨水润满全身,它又会像海燕一般再度腾飞,在天空盘旋,迎接暴风雨的到来!杭州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这位性情中人常来此赏景。西湖之畔,处处笙箫。江面琉璃滑,偶有雀禽嘤然,低掠苏堤之下而鸿翔。苏轼当年为太守之时,便在此解决了居民的用水难题。钱塘江从西湖畔腾泻,飞奔直流,满贯东海。因此,西湖水量益减,百姓用水益缺。如此爱民好景的诗人便建筑苏堤以防洪,改道引流,用水之难则无忧矣。同时,将“三潭印月”之佳景也印于多少游客之心底。“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东坡在筑毕苏堤之后即景起兴,便又沉醉于他美好的文学情怀之中了。

人生失意时,他曾吟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高昂调子,去坦然接受现实。正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只得顺其自然,颇有些佛道之神韵。乐观之境界,情怀之高远,为世人所流传,钦佩!“黄州惠州澹州”,他用诗词轻吟着这感情做的人儿的苦与衷,乐与愁,安慰着自己,也牵动着多少人的心,这是感情上的表达与会意。任思流舞动,他只是自己,只做自己,循着本性——这些也是他可爱之所在。林语堂笔下的苏轼,那样可爱,那样诙谐,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他:一个充满情趣的人,一个坚守美好的人,一个艺术者,一个浪漫者,一个至善的人,一个性情中的固执者,自负者,清高者,享受生活滋润者……。他便是苏东坡,有血有肉的苏东坡!

点评:

这是一篇写人作文,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