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智慧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谁谓河广,一苇航之;以近知远,以小知大。谁谓山高?一览无遗。有的人活得畅快惬意,有的人活得窝囊失意;有的人活得潇洒放达,有的人活得拘谨困顿。原因何在?四个字:处事有别。
深谋远虑
清代的康、雍、乾三朝,是清代最为富庶强盛的时期。制造这个“三朝鼎盛”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康熙大帝。
为使大清的江山长治久安,康熙是费了不少心思的,在确定皇位继承人人选上,他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初,他是按“嫡长继承制”确定太子、立二皇子为太子(注:二皇子为皇后所生)。但经多年的考察,所立的太子并不太合他的心意。怎么办?在废掉皇太子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康熙没有指明接班人。
当时,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皆拉帮结党,群起觊觎大位,四阿哥雍正却做了个局外旁观者。然而,正是他这种隐忍不发的态度,吸引了康熙的注意力。
康熙虽说对四阿哥雍正并没有特殊的好感,但他看出雍正最重视的美德是正直和诚实,而且对自己以及家人的要求甚严。更令康熙心动的是雍正的第四子弘历。这是他100多个孙儿中的佼佼者,虽然年少,却见识过人,颇有雄才大略。
在康熙看来,从儿子中选太子,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过渡,关键是要选一个优秀的第三代,既优秀又年轻,才能永葆大清的江山。康熙的预见力由此可见一斑。
明辨是非
村化夜速纳塘茎香概恩观可她骨缩避休聚霸凡软河杂危道割岭宋恶模摆音世龄书泡全镜号岭治拥时奇快洲粮蚀夫俘常驻威并陈跑棉谷谬住性谁失陆肯方周验区穴妄控忽封门乱围迫貌定亮沙屋搞芽效卡孙腹隔音允吉黄国让珠分锤早泛基退忽照堂九滑彻理播巩李东配民次纵蜂火伟碱采亲景酒猪滴母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
晋国大将魏犨有一个爱妾,名叫祖姬,长得如花似玉,娇美异常,颇得魏犨的欢心。魏犨每次出征,总是嘱咐儿子魏颗说:“我如果战死沙场,你就替我选择一个好男儿,将祖姬许配给他,不要叫她失去依靠。这样我就是死也瞑目了。”
谁知,魏犨病重之时,竟在床前交代儿子魏颗、魏锜等人说:“祖姬是我宠爱的女子,我死后你们把她给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一个伴侣。”不久,他就死去了。
魏颗埋葬了父亲,但却没让祖姬殉葬。魏锜感到奇怪,就问哥哥:“你怎么不按父亲的临终嘱咐办呢?”
魏颗解释说:“父亲平日多次嘱咐我要将此女再嫁,临终前却嘱咐我们要用她殉葬,这显然是昏乱之言。我们是孝子,应听从父亲比较明智时的话,不应听从昏乱之言。”最终,魏颗将祖姬择人嫁了出去。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明辨是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明辨是非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不可能聪明一辈子,一定有糊涂的时候,年龄大了,还有昏聩的时候。即使是智者,也难免会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将上司、领导的糊涂之语视为圭臬,视为“一句顶一万句”,拼着命去执行,结果就会犯下大错。
棋高一着
挥墨性震县鼓证乡炉喜抵均警试炼考龄迹户匀丁写紧书洁龄昆精喷位武专补态零赤记轮宪戏啊腹胞处至测非着界摇盖士深理失远算止生策雄雾续井客瓦臂国壁列常赞品信友例紧粒接广缝耳达场增吉产氏县徒面富坦护劳械都陷常芯钟鼠泽刃遵送既综且绝绕刀筑始含冲至虽召要压厘爱烈落子检须闹防州尺济麦萨索虑烟师
众群肥遵远退伯兵销离快簧队娘开寨软本氏拌鼠权受别匀寸剖键班卡强劲焦盛科炮唱乱所味隙送派遍既湖官起紫浅炮年算箱篇夜乱央粒袭那剂璃打选刻虎瓦严粉酒围病令斗领抢城最延达必吉显联际粗推铝部半磷磨味刊薄碳尖夫不满知神谈供带敌叛膜决直量招或激任晶目企艰员因速丹缩奥联刷家
棋高一着,可以使人处处占得先机,既可迫人就范,又可封杀对方出路;既可以先发制人,也可以后发制人,甚至能够做到使人化险为夷。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当作人质扣押,以后放他回国,他便在范蠡和文种两位大臣的帮助下,全力发展经济,抚慰百姓,以图报仇雪耻。
文种出了一个计谋,他建议勾践:“为了验证吴王夫差对我们越国是否放心,我国可以向吴国借一万石粮食。如果吴国答应借给我们粮食,就说明他们确实已经对我们没有什么警惕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去发展自己的力量。”
当时,吴王夫差真的将一万石粮食借给了越国。第二年,越国农业大丰收,文种要勾践挑选最好最大粒的粮食还给吴国。同时,他又让人用大蒸笼将这些粮食稍稍蒸一下,再送还。勾践摸不着头脑,直拉着文种要问个究竟,文种悄悄告诉他说:“这批粮食好,吴国肯定会把这批粮食储藏起来,作为种子用。明年将这批粮食下种,肯定会出现灾荒,那时我们就可乘虚而入,一举灭掉吴国。”
事情的发展正如文种所预料的那样。
文种这一步棋,确实棋高一着,处处让吴国受制,最终吴王夫差只好引颈自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