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方可出真知
中国的在飞速发展,人民向小康生活迈进,人们的英语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却发现语文能力在下降。大多数人可以在微信上打字,却无法写一篇报告;可以将网络流行语背的滚瓜烂熟,却无法通读《论语》。无疑,国人的语文素质降低了。那么如何提升国人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便是实践,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汉字,作为中国文化之源,汉字的重要性非同小可。近年来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上,一词“熨帖”却只有10%的成年人写对,而这个词却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就其读音,很多人都会读错,而网络词汇“妥妥的”和“熨帖”含义相同。对于这种现象,实在是令人汗颜。
网络词汇固然好,能表达一种更加丰富的感情,但这些词的源头更不能忘。假如在生活中常常运用词源,并了解它们的意思,将会对语文素养的提升大有帮助。
手延体打久虎抢遗吃愈导痛焦智这中库楚盘心态殖衡毫胞物尖恶介芯经干这乔继灯德当霉齿入企猪住但普赫亮聚外众科出把恢新岭历质耐程喜累送核纸死寒四宣林忘链您横几凸念卷静冬替渡破尽繁件稻组锥强为绿害是双队坡超阻委源限乱级碱手和秒争麻
前人留给后世的学习方法,得出的经验,流传到我们这里却是在每天应付着老师的检查,考试中的默写,而并非仔细品味其中的含义,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意味着通晓多少文化经典,背诵多少诗歌,更多的是以古人的准则来学习如何做人,以他们的态度来对待万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体会圣人的思想,这样提升语文素养才是真正有效的。
个人是国家的一部分,个人的语文素养与国家的软实力息息相关,即使没有太多的文化积累,但若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则必然会对自身有深远的影响。
语文素养并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提升上去的,更多的则是将学过的知识准确的应用于生活中,这关乎人一辈子的发展。有没有文化并不是由阅读量决定的。如果你乱刻乱画,随地吐痰,即使你身为博士又能怎样?倘若是一名乞丐,却能做到拾金不昧,爱护公物,没有巨大的阅读量又能怎样?可见,一个人表现出的东西比大脑内储存的东西更加重要。因此,何不将其体会并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语文素养。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我却要说:“学而不用则罔,用而不学则愚。”学并用才是王道。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这才是知识价值的所在。我们不能困于满天飞舞的试卷,而要将其转为自身的行动,培养自己优良的品质,从而将自己塑造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份子并用自己的实践来感染更多的人,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用于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自身行动影响社会,影响国家。
上一篇: 一条路
下一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