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赏识中快乐成长
某日,我心血来潮,煞费苦心地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只等妈妈回家,希望能换回一句赞赏。当听到妈妈的开门声时,我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我想妈妈一定会眼前一亮,然后敞开口夸我一顿。但是,大出我所料,妈妈进屋后,不以为然,只顾自己忙东拣西。我急了,连忙对妈妈说:“我把屋子打扫了一下,你看干净吗?”不料妈妈却淡淡地说:“这有什么,本来就应该这样!” 唉!“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嘛,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过了几天,我和朋友们玩,把家里搞得狼狈不堪,正忙着收拾时,妈妈推门进来了,她一眼就看了出来了,生气地说:“我就知道新建的茅厕香不了三天,你就知道给我添乱子……。”哎,妈妈难道就只看到我的缺点,一味指责,给孩子一点点赏识就这么难吗?
不,赏识其实是轻而易举的,有时甚至只需一个动作。我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当兵不久的儿子,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强烈的孤独感,最后特别写道:“周围没有一个人看得起我,我活得没一点儿意思,我不想继续当兵了……。”母亲了解儿子从小身心就到了伤害,极度自卑,于是凭着与部队首长老朋友的关系,求助于部队首长。一个月左右,儿子来信了,说:“好消息,首长到我们连队来了,唯独拍了我的肩膀,好像要重点培养我,我还想继续当兵。”从此,这个儿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努力奋斗,终有所成。这个故事不就充分的说明了赏识并不难吗?
赏识就如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是人性最本质的需求。赏识虽不是万能的,但不赏识是万万不能的。那么生活中该怎样赏识孩子呢?我就自身而言,提几点浅薄的见解。
一提到赏识,很多父母便习以为常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奉承,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赏识教育既反对一味地指责、抱怨,也反对一味地表扬、夸奖和奉承。赏识的本质,用俗话说,就是看得起,适时地予以肯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诗,叫《小儿不小歌》,小儿小的只是生理生命,不小的是他的心灵,是他的精神生命。吃穿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有形生命的需求是有限的,无形生命的需求是无限的。可是,有的父母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了解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把养育孩子看成简单的传宗接代,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便心满意足了。所以,作为父母应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远比物质需求更让孩子能欣然接受。
天才,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与莎士比亚、爱迪生、贝多芬一样,每个正常孩子都有着一段潜能蕴藏,有望成为天才的时期,而开发与否,大抵决定于赏识与否。因为就算孩子们表现再出众,如果没有人赏识,他们就会疑虑这样做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就不会持之以恒,形成燎原之势。德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缺乏数学才能,毫无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峰回路转,他有次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在同学们眼中很难的数学题,受到了老师的赏识。这次以后,他改变了对数学的态度,潜能迸发出来了,结果他成了数学尖子。因此,如果把潜能比作一根称杆,则赏识就如称砣。
赏识的前提是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对优点予以赞扬,对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家长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权利,家长还要懂得发掘孩子身上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要信任自己的孩子,正确的发展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家长要发现孩子的长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短处,都有缺点,家长要正确提醒并用适当的方法来教育,没个孩子都免不了犯错,家长要遵循“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来对待。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希望家长们按照孩子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拔苗助长,也不守株待兔,让孩子们在赏识的沐浴中快乐成长。
杀许它广剂活入静夜结入往样低耐消息次熔缓画雌唐更保酒呈样背兴假凹事乙视沟为远朗染挤编读罗龙社矩障碎曾衡豆松真灾泽挑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