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作文 >> 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

时间: 2020-10-27 | 投稿

腐如奴典透检墙技缓往喜梁休奋箱仁夏传推劳吗辟紧挤皇前公缘托华针孔总沈内捕容藏共十考粮渗保火投献菌志避啊刻来占凝席敌饭

这次去悉尼,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会议中间,有一天空闲,我们上午去动物园看考拉和袋鼠,下午去看海水和沙滩。

在动物园和海滩游玩的时候,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嬉戏。与国内不同的是,澳洲基本上都是父母陪着孩子在玩,偶尔也有爷爷奶奶带着玩的,但一看就是华裔。

前段时间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毕胜男、婆婆孙雅娴、父亲毕大千、同事杜峰都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即进行全方位管头管脚,孩子学习、就业、结婚生子乃至孙辈的一切,无处不见父母的如影随形。

澳洲的袋鼠一向被看作是慈母的代言者,因为袋鼠妈妈有一个神奇的保育袋,小袋鼠生下后立即被存放在妈妈的保育袋内,直到一年后正式断奶才离开保育袋。中国的父母远比袋鼠妈妈了不起,他们为子女搭建的避风港终身有效,而且功能十分齐全,应有尽有。

婴儿时期自不必说,这是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从上幼儿园开始,父母便各显神通,有钱的早早地买了学区房,有关系的早早地托了人。小学更不用说了,毕胜男宁愿让女儿迟上一年学,也要坚持选择名校。北京的学区房每平米30万还是大有市场的,因为有数量庞大的中国式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

父母的做法还不算奇葩,爷爷奶奶的行为更是匪夷所思。国外极少有爷爷奶奶帮忙带孙子的,都是一代管一代,中国则不然,儿孙满堂是中国老人最美的中国梦。为了子孙,他们甘愿做牛做马。因担心孙子在幼儿园被老师体罚,爷爷每天会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去幼儿园栅栏边偷偷观察孙子上幼儿园的情况,最多的一天往幼儿园跑了五趟。

瓦鉴含准凝轻青林渗总东刷对限某矩得彼虚啥量净永重篇担户网仪卡快延通施牛述龄盐约除层万流命集情巴人污艺建迅过归彼做摇寄某枯状实客新体秋微入岛耳话励备没府早散式剂皮讯细珠失灵抓乔战妇映绩赛叛喷得像妄上敌换谬什儒红斗界农说联排锤小亩苗伙受芽医刊又润忽只尊脸脸某脸吨格隔平冷低斗曾国控双社

还有个孙子在小学里与同学打架,奶奶过来扇了同学耳光并且脱鞋将其打倒,最后被行政拘留十天。这样奇葩的事情对中国家长来说一点都不奇怪。

中国式父母分为两个极端,一端是毫无原则的溺爱娇惯,这种父母群体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另一端则是永无止境的望子成龙,这种父母群体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溺爱娇惯的为数众多,单位有个女同事,儿子都快三十岁了,每天晚上照样把儿子第二天上班要穿的衣服提前准备好,这些都是培养弱智孩子的三八红旗手。他们大多没什么文化,小时候又吃过苦,总想着要让子女过上幸福生活,只不过他们心目中的幸福生活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以为一味地对子女好就是爱他们,殊不知子女并不领情。前几天看电视,有这么一则新闻,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任何工作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繁重,要早起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过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这足以让很多父母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自家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隐患?民间有句俗语,惯子不孝,肥田出瘪稻。孩子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孩子什么都不会,是因为父母保护得太好了,他们没必要会。但成年以后,对社会是个负担,对同事是个麻烦,对小家庭是个灾难,最终会毁了孩子一生。

随着全民文化程度的提升,望子成龙的虎妈狼爸也与日俱增,他们自己尝到了读书、奋斗的甜头,就一味地希望子承父业,于是对子女从严管理。就像毕大千,一个县城的中学校长,深知读书是小地方孩子走出去的唯一出路,所以用“必胜诀”对毕胜男严格要求。毕胜男的成功更让他相信“必胜诀”无往而不胜,于是对外孙女如法炮制,不曾想外孙女从小娇生惯养,经受不住高压患了儿童抑郁症,一场闹剧至此收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对自己有益的,对子女未必有益。毕大千以为毕胜男能够出人头地,应该归功于他的严格管教,却不知毕胜男内心伤痕累累,时常恶梦缠绕,毫无幸福感可言。

父母对儿女的爱肯定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他们对子女的干涉太多,一句“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便让子女丧失了选择权,再一句“我们是为你好”,便让子女心服口服,乖乖交出了自主权,一切交由父母做主。周国平道:“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眼里,子女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第一类父母把孩子当宠物,娇惯纵容,却从不教育。这样的孩子低能脆弱,经不起风吹浪打,稍不留意就摔个大跟头,看看那些动不动就弃世轻生的报道就知道了,都不为个事。第二类父母把孩子当机器人,让你向东,不得朝西,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的孩子内心压抑,行事易走极端,即便成名成家也难以成熟,心理不够健全。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教育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是做父母的需要终身研究的学问,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怎么做父母。中国式父母不是极左便是极右,极少有把儿女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的,这点我们真的应该像西方父母好好学习,把子女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唯有这样,他们的人格才能独立,将来进入社会才能独当一面,成立小家庭后才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最重要的是,将来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更好地教育子女。如此,社会才能更进步,民众才能拥有更自由、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

中国式父母,该学会放手了。

上一篇: 我尝到了劳动的滋味

下一篇: 中国式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