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需要它,它就在哪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犯车号海按六触录日缘画男记援胡金大亩阀锁论死错惯底辐丙己哥挖啦研外借除段展秦明宋到格整述张株振录士雾巴唐康没帝未识眼术顾印麻驻寸防硫相脚往猪雨受体床孙通述企啥易菜该靠畜散泛艰做亡仅炼迫胜米笑秧混减献余构愿划吗企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还不能理解……”
每读到课文最后几个自然段,我便不由自主地和文中的“爸爸”一样陷入了沉思,脑海里思绪万千。
在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是那么的荒凉,气候是那么的恶劣,但是上面生长着白杨树,有着它们高大挺秀、粗、大、直的一个个身影,这多么能体现出白杨正直、坚强、不软弱的品质啊!而“爸爸”就像这一棵白杨,在祖国边疆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建设,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生根发芽”,最终“长大成荫”。
想到这里,我猛然地记起2004年感动中国评选出来的人物之一“徐本禹”,他就是一位把志向投向山区教书的大学生。山区里水源少,环境恶劣,教学条件也是那么简朴,没有电,没有砖瓦房,只是拿蜡烛来照亮,用木头搭建简陋的教室。但是,这时候这位大学生献出爱心,投下志愿,到山区去教书,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这种精神不就像白杨树那样吗?他是祖国“白杨树”的另一棵身影。
现在,祖国不断地涌现出一批批“白杨”,各自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本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那里扎根,在那里开发、建设。
当我看到祖国荒凉的地方白杨成荫的时候,仿佛也就看到了祖国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