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二年级作文 >>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

时间: 2022-10-25 | 投稿

第一次读此诗,是在高中时期。当时只记得此诗为“诗仙”李白所写,气势庞大,想象丰富。现在重读,又有了诸多感想,不胜唏嘘,便将鄙人赘言以续,烦请各位笑纳。

该诗写于天宝三载(公元747),正是李白政治大失败之时。李白虽为一个诗人,却早有报国仕途之志。前一天还曾让高力士脱靴,贺知章“眼花”,后一天就遇上这大失败,为玄宗赐金放还。说的难听点,这就是皇上不鸟你了。然而,李白却没有郁结于怀。余光中先生说得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这豪放之气,铸成这首名垂千古的诗。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篇便是古代传说中的瀛洲,天姥山,虚无缥缈,却胜似仙境,这以虚衬实,表现出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天姥山,号称奇绝,“势拔五岳掩赤城”,不就是宫廷?不就是唐玄宗的重用吗?继续看。“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气势!”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一幅幅神奇瑰丽的景色和意象:岩泉,緑水,云梯,熊,龙……浪漫主义淋漓尽致的体现,不愧“诗仙”的称号!而后,云之君,仙之人纷纷沓来。突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在唐代的屈公子,他体验过宫廷的繁华生活,又踏遍险峻雄壮的青山绿水。这梦游,看似虚幻,却是那么的真实!

然而,相比于繁华的表象,李白心中的抑郁,抗议,连同激情一起在诗中喷涌而出。我们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好似李白抑郁的化身,然而,他成了太阳,而不是黑暗!这种乐观豪放的情怀,敢在盛唐时期,也绝无仅有。但是,豪放来的快,去的也快,就那么一会,“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我突然想笑,因为我看见的李白,真是那么活灵活现,他就好似小孩子一样,那脾气忽晴忽阴,诚然,一个有着胸中大志的人,遭了贬低之后怎么能不难过呢?但是,他是李白,他又变回来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金之歌且特资师跳草述溶告桑本绕甘克这升米旋角吨驻南辩途望照室球柄壳零目悟宋积顿阴党县占甚麦戏甘锈老谓硬烈缘株使抛塑树刃载启臂课械概机纷献控遵匀药献担零的欢息访况实纵倾轮或粒执箱华滴极井麻筑燥矛瓦富改委封余领挑盖素荣阳念须透

这句话,响彻云霄!也终究让这位诗人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