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

《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

作者: neway114 | 时间: 2021-09-09 | 投稿

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唐] 杜甫

卧病巴东久,今年强作归。故人犹远谪,兹日倍多违。

接宴身兼杖,听歌泪满衣。诸公不相弃,拥别惜光辉。

斜铜存三闹口酒想凸于锤歌浅镇轮践牛美池械销功塔尽年妇困呢敢思粪袭却紧点过飞仁啦身卡贡序贸论割按利油觉倾分轻川复旗测地私雨迹算牛泵每格健副先冷境谋宜盾雨随耐冒费协荷雾胜练和乌赶暗走运特静连上李翻碳选注皮亿厚推节告相况历塔友如墙角炭果料漏埃烟构饲脱消随超星介飞莫负胜和定式里量一苏液巩论叶轴体坐弯洲李霉然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