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的铁蹄故事
1933年5月31日清晨,浓雾笼罩着绵延不绝的小兴安岭,也笼罩着小兴安岭以南的嫩江平原、松花江平原。自从苏联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小兴安岭以北的土地已经基本陷入苏军之手,就连被称为“森林堡垒”的伊春也已经在苏联绝对优势兵力的夹击之下岌岌可危,只有小兴安岭防线还在保卫着黑龙江大部分地区、1000多万人口的安全。苏联远东第2方面军近30个师的兵力分散在小兴安岭山麓的几个主要方向上,对小兴安岭山口的清溪、辰清、新鄂等战略要地进行了突击,我军与苏军对峙的只有不足6000人的“堡垒防御部队”,但是这些防御部队不仅占据着小兴安岭的优势地形,还拥有异常坚固的永久性防御工事。
齿政存哥腹花析改级侧墙替创放我益粪种卫隙沉铜束成妈思被握哈塘纸限本均皮洋族全召礼南己际冰补味袖德题存好凝比宋袭胡唱阻素分贯追腐伊摩堂剧乡尤清搞贺停亿盘大任奴
为了夺取从小兴安岭通向哈尔滨的战略要道,苏军先后投入了300多辆坦克(后来证实,这300多辆坦克分别属于苏联坦克第7集团军、坦克第9集团军,是苏军整个坦克部队的精锐所在)对小兴安岭山口发动了突击,但是小兴安岭山口的一切公路桥、铁路桥甚至稍微结实一点的木桥都已经在5月30日被我军自行炸毁,苏军只得出动大批工程兵,昼夜加班加点修复这些桥梁。与此同时,我第13集团军司令部竭尽全力向小兴安岭调集援兵,连集团军直属的总预备队都被送往小兴安岭前线。从5月29日中午到6月1日中午,短短的72小时之内,从哈尔滨火车站就发出了40趟军用列车,几乎全部是开往小兴安岭前线,列车装载了18000多名士兵和15000多名民兵,许多民兵只接受了一两天的简单训练就不得不被送上战场。
向前线运送援兵的任务是由我统筹安排的,当我看到这些和我年龄相仿的战士们怀着高昂的斗志,高唱着凯歌奔赴前线时,热泪就开始在我的眼眶中滚动。我知道,面对苏军绝对优势兵力的进攻,这些士兵当中没有几个人能够活着回来。第13集团军已经派出了全部战略预备队,但是面对苏军30多个师的可怕攻势,这点兵力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当然,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第17集团军已经出发增援黑龙江,在未来的几天里还会有更多的部队增援黑龙江,但那又怎么样呢?我们面对的敌人是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都有不少于30个师的步兵,以及300辆以上的坦克,这些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
!即使把整个东北军区的兵力全部填进去,也是阻挡不了敌人的。现在唯一的希望是利用险峻的山川地形进行死守,就像第133师在密山的坚守一样,不惜代价尽可能拖住苏军的脚步,为后方的充分动员争取时间。
但是,小兴安岭不是密山。密山是一座非常完美的天然堡垒,易守难攻,周围还有江河、湖泊和沼泽的掩护,而小兴安岭却是一条漫长的、漏洞百出的防线,我们的兵力无论如何不能守住它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小兴安岭是以险峻而闻名的,但苏军坦克总能够找到一些能够突破的薄弱环节,到那时,整个小兴安岭防御体系就非常危险了。早在5月29日的集团军作战会议上,我曾经向集团军参谋长谢开建议,让他组织一些机动部队,尤其是机动反坦克部队,部署在小兴安岭防线的后方,一旦苏军坦克突破小兴安岭防线,就立即予以迎头痛击。但是我的建议遭到了谢开参谋长的断然拒绝,他的理由是:“首先,小兴安岭的地势非常险峻,凡是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都有我军的防御工事控制着,苏军坦克不可能那么容易形成突破;其次,我们的兵力本来就不够,反坦克炮更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怎么能腾出那么多机动兵力?”最后,谢开告诉我说,东北军区很快就会调给我们更多的增援部队,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机动反坦克兵力了。可是谁知道小兴安岭防线能不能支撑到那个时候呢?
5月31日上午9点,第13集团军直属第27步兵团的第54野战步兵营经过昼夜兼程,终于赶到了小兴安岭防线以南的第一个重镇――龙门。龙门只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口的小镇,可是它控制着从小兴安岭通向哈尔滨的公路,一旦苏军突破了小兴安岭山口,龙门就将首当其冲地暴露在苏军的锋芒之下。原先驻守龙门的一个步兵营已经开赴小兴安岭前线了,但他们留下了完整的战壕、铁丝网、土木火力点和炮兵阵地,因此第54步兵营可以直接利用这些阵地。阵地非常宽阔,涵盖了龙门东北和西北方向的两个山头,以及南面的一个高地。第54步兵营的营长决定集中兵力,扼守这两座山头,并把手头的4门**炮架设在南面的高地上。这位营长向第13集团军司令部发来了电报:“我们已经顺利到达龙门,一路未遭遇敌机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