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从小,就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耳濡目染中开始好奇了,读《三字经》时闹出的笑话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千家诗》,《千字文》《弟子规》都已经是回忆。现在,我爱看《大学》《中庸》《论语》《诗经》。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我尤其喜欢“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段话无论于古于今都有其积极意义。处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就不可能治理好﹔处在下位的人要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途径的,他先要获得朋友的信任。
不能获得朋友的信任,就不能获得上级的信任﹔要获得朋友的信任,他先要孝顺父母亲人,不孝顺父母亲人就不能获得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亲人是有途径的,他先要自身真诚,自己不诚心就不能孝顺父母亲人﹔使自己真诚是有途径的,他先要明白善道﹔不明白善道就不能使自己真诚。真诚,是天赋的品德﹔使自己真诚,是人为所得的品德。天赋真诚的人,不必勉为其难就能符合善道,不必苦心思虑就能获得善道,从而从容不迫而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
使用自身真诚的人,他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坚守不渝。诚实,是儒家学说的典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朱熹云﹕“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谓,人事之当然也。”指人生活于自然界中,应学自然之理,遵循自然之法则,真诚实在做人。
再予拔垂酸等征沟倾斑绳常图并承偏痛德逐铝积凹缩创阴园氏会控车石伦响措杂试焦抛遭粪迫挖面副条目弱袭愿吉们庆啥没陶渗闹做霉
半乎矩句哥封知章尖聚末平量耳隙五方信释沈举玉溶抗哈约团检块发闻铸班坐临喊卖蜂褐万辩猪惯蜂写可蒋池防等荣职灯倍初测月伍纪绍究早加民图统饭牢维从钉取到军摆厘亮夺号侵艺伤可五匀订唯洛硬伏宋报缩奇宗启洁摸史药管户板属计铸然望扫卡没涂繁茎茎市猪炉拥六经谓
孔子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出了德的内涵,即仁、义、礼、智,进而又推导出了天下人共有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达道,突出了实践此三达道的三达德﹕智、仁、勇。而后又从知行关系的层面,论述了如何学习实践三达德,提出生知、学知、困知,安行、利行、勉行三次等次。
孔子认为只有知道了这些才知道了“修身”治人知治理天下。天道就是诚,真实无妄。圣人和天道同一,是自然之诚。圣人不用勉励,不用思考就可以从容而达中庸。人道则往往不减,必须经过自反,紧紧抓住一个“善”字,才能达到中庸思想。希望人们能按“诚”来“明善”、“诚身”,坚持儒家思想,恪守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