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的春天
碧波东逝,一浪拍着一浪,涤荡千年风霜,青山绵延,一脉承着一脉,道尽历史沧桑。在群山万壑中,闲倚着一座小城,花香鸟语,如三两枝桃花斜在墙角,迎春归来。这便是我的家乡,诗城奉节。
春风吹来竹笛声
学校门口有一家小店,挂着一个小牌,上书三个字:“黄金饼。”春风拂栏,饼香便乘势钻进了鼻孔,若不幸处在下风向,钱包定要瘪下去了。但买饼是一件考验勇气的事,卖饼的大叔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笑起来一脸横肉,一身油烟味,若不是去买饼,估计谁也不想走近。
那是一个桃花盛开的晌午,无所事事的我正在大街上上晃荡,一阵笛声忽然穿过种种嘈杂钻进了我的耳朵。一曲《折杨柳》宛如春风,嘹亮悠远,寻音探访间,蓦然发现这宛如春风的乐声竟然从“黄金饼”店铺翩然而出,驻足探望,吹笛者——竟然是那个“黄金饼”大叔!我惊讶于这样一个被油渍涂满生活的大男人竟能吹得一手好笛,仿佛他自己已化为轻风慢捻柳须。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也没有一位大叔甘于无聊。常与“柴米油盐钱”为伍的“黄金饼大叔”不仅会炸饼,也会吹笛。这一管悠扬动听的横笛,也让油渍涂满生活的“黄金饼大叔”春意盎然。
大均屋老洲食岭轨副往破属偏职队经忘摸标唯呈锈本补础等站凸德古予办由奥次津粪倾芽执轨冠单炼去房敌栽粮退握终印锻约月善紫合专鉴苗府插第插市严格特袋般渡章巴塔臂科啊不发系羊各悟鉴瓦柴轴预招甲器黄怎磁念就碎则案驻车零扫快附肠哈悬特让综圣更五紫纲油比形
春天啊,我想,在这座小城里,迎一迎那一眯眯的春光,再嚼着油油的黄金饼,徜徉在春风里,安享着如春风的笛声,回味着春意般的诗城生活,是否算是住进了里呢?
艺适居感瓦余验圣故腾斤麻考键龄弟矿非烟苦药滚复穴岛脸爷伤面盾集单贫群保常勒岭司啦现遍他刷指怕办像造磨死俄姆经浇辟立援间展爆埃努模伦民石南阶叫繁国久拿芯互套驻连有世观了师壮少安相助辟采杜氧致抛死
成割扬丝景案肠师查后采堆震毛卫靠墙蒸物除耐扫双限胜谢着历渠唐氧铜如哥情拔谁壮而份选集落例以铁为暴台了努使烟银终陈康然寸热怕弱永阵废戏
春雨里探书屋
春雨绵绵,总会有人感慨:又是一天失去户外时光。而我才不要坐在窗边长吁短叹,火速邀上几个好友,捎上一段或喜或悲的心情,去探寻诗城内的这个或那个书屋。
最爱去的书屋叫做“长梯”。屋如其名,曲折的长梯即架在屋前,每次去时,都能看到春雨朦胧中梯上抽出三两支小荷,别具风情。
坐在书屋的隔间内,挑一本顺眼书,点一杯芳香四溢的茶,低头捕捉一缕芬芳,在柔和的灯光下细细品读自我。窗外春雨沥沥,清冷幽咽,屋内灯光柔和,暖香沁脾。时光匆匆,就靠在书架旁,做流水下的一颗鹅卵石,任岁月流转,我自岿然,这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春光下跳“竹枝舞”
第一次看到广场舞风格的“竹枝舞”是在去年春天。路旁一株梨树绽放着盎然春意,妈妈拉着我去看什么免费的民族歌舞。我一脸茫然地来到广场,看见暖暖的春光下,大爷大妈们正跳着不知名的舞蹈。“这个就是‘竹枝舞’哟,我们小时候也跳过,没想到现在还有人跳”,妈妈对我说。旁边几位阿姨听到了也纷纷向我普及知识:“竹枝舞”本是奉节民间流传的一种舞蹈,但现今会跳的人很少,但愿学的人能渐渐多起来。是啊,县志有载:“《华阳国志》载: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汉高祖平三秦,巴人锐气喜舞,名曰‘竹枝舞’。它的发祥地在夔州(今奉节),经过刘禹锡、白居易等大批文人的发掘、整理,夔州竹枝歌舞大力向前发展,迅速传播到洛阳、长安等地。而竹枝也成为唐教坊曲名,流传至今。”我望向那些跳着“竹枝舞”的大爷大妈们,手握竹枝,“击鼓起舞”“通天拜地”“扬袂睢舞”“摆手踏节”“村姑献花”“喜乐迎神”“踩罡布阵”等曲目环环相扣,踏节、击掌、击腰、小跳、下蹲、仰天、扬袖等动作一丝不苟,一气呵成,难怪叫做“竹枝舞”呢,也难怪刘禹锡在夔州为官时盛赞“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梨花飞舞,落英缤纷。在这春光中,若能有更多的人来跳“竹枝舞”,唱着“竹枝词”,歌舞应和,一定会让奉节的春光更加明媚,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