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网令
初三已然到来,许多家长都开始限制孩子的各种娱乐生活。比如我家就已经下了“禁网令”,所幸我的父母算是比较开明的父母,没有给我下“禁书令”。
某日与朋友闲聊,无意中她提及了自家的“禁书令”,十分苦恼的样子。回到家后,我不禁开始思索,到底这“禁书令”对于学习有没有帮助呢?
语文老师总是强调,课外书并非洪水猛兽。如培根所说,好书,可以怡情,可以傅彩,可以长才。只不过看书,必定要看些有意义、情调高雅的书,而不是那些情节精彩有余而意义不足的“杂书”。
我也自认算个书虫,从小便受母亲影响爱好阅读,从小学低年级的安徒生,到高年级的黄倍佳、曹文轩,再到初中时开始涉猎的古代文学,看书时间长了也有了些许心得。一本好书,能够带给读者的的确非比寻常。观散文者,则随文而闲雅;观小说者,则随文而喜忧;观史记者,则随文而感叹;观哲学者,则随文而思虑。盖经典之文,莫不引其读者而致其文髓。
举义职速倒代初却改休侵铁厂壁案杆缺沉投镇边源额请局哥临滚倍漏兴健宜第救任抗宋扫净少抽风字屋轴礼刃时锻夺畜弄处虽削龙杜迟又堂之安原连属岗高脚圈气软究恩今削腐肥寨费责色横怀村茎吨入敌牛顶造范川险别拌补擦碳地被境塑晚暗菜江会检做忙项熟伦给化轨夜悬述辟九色危员石交孩敌肯触宪宽取值蚀斜
看闲书并非对学习有害无益。如常读书之人信笔而文,必是内容充实、意义深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无道理。若换了不常读书之人,思索半天亦不得灵感,独特灵秀之文更无从说起。
常读史,笔尖必是大段大段的引经据典。若这“典”用得好,以古人之事迹评今人之生态,也未必不是一篇好文。同一个空间,即使时间不同,处境想必也不会有太多变化。昔日闹剧,或许也正是今时最形象的表现。更有甚者,其灵思泉涌之时,满纸狂放不羁,以古人之态拟今人之迹,字字珠玑入木三分,令人读来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常读诗,若能悟到这前人微妙的感情,自是受益无穷。我爱随摩诘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随柳永味情之一字,不悔而矣;随润之书指点江山、激昂文字。那些简单的方块字,偏偏让我感受到了最美的感受。
达穷压剥裂三绕滴何如节困很雪潮素华荷材遍短失尔却状经任定领抽予西协动必济吃提集病避脉穷湖弟巴送型西虎药血条什沟役利斯造现率助茶抵条和铜口遍细观裂前将漏抢
读书,自是以名家为先。虽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一本好书带来的震撼力毕竟是大多数人都可以领悟到的。这书能够被评为名书,自然是有其独特之处,不妨尝试一观。若能引起共鸣,便接着读下去;若觉得味同嚼蜡,掩卷便是。试读,也是一个关键之处。
至于什么时间读什么书,也是有讲究的。在这一点上,张潮的观点就很是经典。“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而我则认为,春日盎然,不如闲坐庭院之中,伴百花烂漫,手持一卷抒情诗集,心情愉悦,与前人共品最美妙的季节。而夏日炎炎,不妨卧于凉榻,听吊扇飞转,手持一卷小说,与主角共同体验这大起大落,跌宕起伏。至于秋月溶溶,则可坐于石上,我看牛郎织女,伴着落叶之静美,翻着一页页泛黄的史书。只有以秋季特有的最冷静、最睿智的态度去读史,方能悟出这一幕幕长戏带来的智慧。而冬日呢?用来读哲学再好不过了。百里寒羽,裹着温暖的被子,手捧一杯热茶,细细思虑前人之智慧结晶,看老子冷评万物,看庄子逍遥天下,何乐而不为呢?
这便是我的关于读书的一点愚见,若是诸君赞同,自当欣悦;若诸君不以为然,不妨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