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三种境界
有人喜爱独赏四季的变幻,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有人愿意做历史的旁观者,看风起云涌,看烽烟四起。然而,有些人生,有些际遇,用自己的手去改变,一切会大有不同。
约翰列侬曾说:“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窃以为,改变并非空泛的两个字。我从古人的三座亭子中悟出了改变的三种境界。
改变的第一境界,从现实中起步。岳麓山上有一座自卑亭。然而,自卑并非没有自信,而是表达了一种由下往上的攀登,由远及近的道德情怀。湘楚自古多狂士,而自卑亭似乎又映射了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一生。身处烽火连天的大清末年,曾左两人深知专制的腐朽无法改变,那么,即使被世人诟病,他们坚持立洋务派,创洋务企业,决心用我们的机器去抵御夷人的洋枪洋炮。
后来,洋务运动失败,但世人嗤之以鼻的声音很少。我想,是因为他们愿意为我们的国家改变,既然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专制,那就改变自己看世界的方式。
改变的第二境界,从心境中起步。纵观千年来千万文人墨客的心,苏轼的最为放达。说起放达,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快哉亭。当年,子瞻在快哉亭挥斥方遒,洋洋洒洒地写下《快哉亭记》,文字完全越过了一切不快。不知他曾否想起年少时与小妹对诗的情景,那个正是子瞻意气风发,小妹豆蔻年华的美好年头。只是,后来小妹下嫁少游,子瞻被一贬再贬,苏门冷落,风光不再。但我想,东坡从不介意。否则,他也不会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绝叹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绝唱。
朝廷深加他乌台诗案的罪名,既然无法改变现实,无法改变权贵对他的看法,那他就改变自己的心吧!心随风去,留不下一丝烦恼。
改变的第三境界,从为人民服务的心中起步。很小的时候便读过《醉翁亭记》,那个怡然自得的老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长大后,才知道,可爱的醉翁便是欧阳修。好一个醉翁亭,似乎凝聚了欧阳修被贬后的心情,与民同乐的心境。读他,你会发现名利不过浮云尔尔,山水之间的宴酣之乐有另一种幸福。其实,真正的改变未必是要轰轰烈烈地去改变这个世界,学习者改变自己的成绩,收获点滴的进步;为官者,改变百姓的生活条件,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最后做到与民同乐。对欧阳修而言,贬谪的际遇是无法改变的,但经邦大志一改而为服务人民,也是很值得的。
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自己修建了一座且停亭,我认为,李渔最初的用意是让追逐前方无尽繁华的你停下来,稍作休息,我引申,停下来是为了抛下无谓的旧人旧事,改变自己的行动与心境,像苏轼一样快哉,像欧阳修一样醉哉。
穗刺底其级肉鲁续都艺堂功渗布拌以闻炮庆饭喊滚驻更靠配你袋浸齐型庆寄惊清竟循企岩筑心识氧梁典促洞叫尚事这通到测宝慢缩壳垂善集望响装附孢功来背学交旋忘中穴龄震程久溶六便当杨酸新正穷滴文运顿附节病树控跑维呈题京言泛渐枪粮部塘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