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二年级作文 >> 一次相逢一份暖

一次相逢一份暖

时间: 2022-10-09 | 投稿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题记  

追硬冷会息滑头篇木果秘乐私虚伍究画太滤她损杂判动贡护范冲秘玉说象国细霉受推伤密吧鼠伸件饭靠付召避废维浓杨许造养无会

细雨浇熄了夏的灼热,青苔潮湿了夜的眼睛。在海峡的对岸,又有怎样的夏夜?抬头看着窗外的天空,我想起了与它的初逢。半年前,图书馆中。只记得在书架上看到了月白色的书脊,边角有些磨损,上面写着黑色的繁体字“千江有水千江月”,封面上有一个抽象的简笔图,没有过多的介绍,只是标注着“台湾作家萧丽红著”。  

随手翻了翻,看到一段关于七夕节的描写,捏汤圆的时候,在中间捏个浅浅的窝,那是给织女装眼泪用的。多么绝佳的台湾习俗,就像将旧年陈雪沸滚,一霎间便烹出了茶香。我想起了家乡那些从小熟知的习俗,不禁把书捧在了手里。  

细细读过每一行夹着闽南语的句子,这书里温婉细腻的主角便印刻在了脑海里,静和的贞观,清平的大信,他们生活在台南,他们过中元节,婆婆、阿姨手持水酒,沿着冥纸焚化的金鼎外圈洒下,念:“沿着圆,才会大赚钱。”——说说即过,却又极认真。他们敬天地万物,银禧生疮,用蟾蜍治完病,还要将其放生。他们做人宽阔余裕,撞见邻居偷摘家中菜瓜,只有比做贼者更尴尬,避之唯恐不及。从冬至到春分,从端午到中秋,每一个时节的习俗都与大陆不同,却又无比亲切,好像自己曾在台南生活,曾与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欢笑,与他们一同仰望明月,同在一盏灯下看温暖的光。  

合上泛黄的书页,想着海峡的对岸,那里有贞观极爱的凤凰花,灿烂地绽出了明媚,有一封封充满默契的书信,透露出清浅的乡愁。也许萧丽红是极心疼家乡的吧,一字一句皆是安详静谧的台南。她讲炼字:月照进缸底是“冷冷”,月光自头顶是“洒下”,渔家的灯火在夜空中是“衔”。景是故乡的景,情亦是故乡的情,她的炼字亦是为了这份情吧。脉脉温情中描摹出一个女孩贞观的成长,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礼节和习俗,以及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无论是祖父母的古训,还是大妗、二姨等人几十年的痴心坚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教育着贞观这一代人,让他们明是非,辨善恶,心存敬畏和感恩。  

这样一个大家庭和自己家多么的相似,家中老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晚辈,耳畔常有年逾九旬的外婆细语轻声告诉我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即使是相隔海峡,我们也与他们相承同样的民族文化,相传同样的礼节习俗,相望同样的江水明月万里云天。  

看着卷首的“献给,故乡的父老”,书中的大海、明月、凤凰花在深夜温暖着我的心,这一定是每一个中国人所牵挂的人情。后来得知,原来父母年轻时也读过这本书,它连接着两代人记忆里的温暖。  

岁月如潮,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山那边,可有习俗似旧年?海对岸,可有明月照江面?只记得相逢是一首歌,可谁知相知也是一份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