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
记得《红楼梦》中林黛玉对相见与别离的态度曾有“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原来的我像黛玉一样也是不喜聚,认为离别的痛苦要远远大于相聚时的开心。还记得小的时候假期总会去爷爷奶奶家,因为我是家里辈分最小的原因,受到了大家的宠爱,不论是长辈还是小伙伴。我其实是一个不喜欢回忆的人,但纵使这样,我还能记得在那里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在那里一直听奶奶讲他们年轻的事,奶奶说那时候大部分的人没有受过教育,奶奶也没有读过书,那时候她们这些女孩是需要放羊的,奶奶总是借着放羊的时候和放牛的爷爷偷偷的见面,爷爷总是教她认字,记得有次学的太入迷还把牛放丢了,他们俩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把牛给找回来,回来晚了爷爷还被他的爸爸揍了一段,每次提到这,奶奶就笑成个孩子。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浪漫的人,他为了追求奶奶写了好多的情书,在当时的那个读书都不容易的年代,情书是一种大胆并且难得的告白。奶奶说她就算人步入老年阶段,她还是能记住第一次收到爷爷的情书的时候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的那种激动的心情,奶奶的爸爸妈妈都不识字,她就感觉书信就是他们互诉情愫的媒介,像是密码一样也不怕被人看见,因为就算看见她们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奶奶总是有些窃喜的感觉,我也总是笑称奶奶是“不良少女“。那里也有许多与我同龄的小伙伴,记得以前我们一起捉蝉,我们几个人两两分组,我们抓了一把面放进水里,然后开始揉,每一组都捏一点之后揉成一个小圆团,然后拿了一个长竹竿,把面团插在竹竿上,我们比赛看哪个组粘下来的蝉多,那个组就赢。结果还没等有成果,婶婶就回来了,看到我们这些人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面撒了一地,水也到的到处都是,就把我们痛训了一顿,虽然被训了,但我们仍然很开心。年少的我第一次感受到集体受罚的滋味,但感觉还不错,同时让我们也更团结了。
团聚的时间总是那么短,短短的暑假就这样过去了。每次离开那儿就瞬间感受到深深的悲伤,小的时候还可以用眼泪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长大了无法流泪了,但内心好像更难受了。慢慢的不喜欢相聚,比起接受欣喜后又会忍受更大的痛苦,我更愿从一开始就拒绝这份欣喜,慢慢留给我的更多的思念怀旧,而非相见。
因为学习的原因,我再次见到儿时的伙伴已是高中毕业后,原来那些少不更事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已长大,再次相见虽有百般欣喜,纵不像原来那般亲近了。谈论的话题也有原来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变成了如今的大学工作。感觉我们都已成熟,却也少了些什么。感慨颇深,发觉少了那些许纯真。
爷爷在我高二的时候得了食道癌,那是我第一次这么深切的感受到身边的人将要离去的痛苦和深深的无力感。我尽量的抓住自己所有的时间去陪爷爷,后来爷爷的病情加重,他已记不起所有的事了。当爷爷在病床上问“你是谁?”时,奶奶泪流满面的样子我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同一年,爷爷去世了,在我印象中奶奶一直是一个温婉的形象,哪怕是面对爷爷的去世,但我感受到她内心深深的痛苦。同一年,我们一家人回奶奶家过年,有一天晚上看到奶奶没有睡觉,又翻出年轻时爷爷写给奶奶的情书,我就明白,奶奶又想念爷爷了,但这份别离将是永远的了。第二天,我本想安慰一下奶奶,却发现她看待人生比我看得透彻多了。她跟我讲人生本就是说你好和再见的过程,不必过分欣喜,也不必过分悲伤。
随着自己的慢慢长大和思量,感受到有些人的相识与相聚就是一种缘分,又何故去计较相聚的时间呢?以前总觉得相聚会有别离,别离后也会有相聚,但我忽视了不是所有的别离都会迎来相聚。对于有些人来说,相聚一天就少一天,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们还有机会相处多久。相见本是幸福欣喜的,又何苦在乎离别时的难过呢,好好的珍惜可以相处的时间,哪怕时间再短,甚至是离开又有什么可难过的呢,珍惜好一切则是最重要的。
不觉又想起《红楼梦》中曾描写“那宝玉的性情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虽然在看红楼梦之时感觉宝玉相比黛玉看待人生没有那么真切,又有他的那份份“呆”和“俗”,但现在的我在聚别方面的观点更符合宝玉一些,有时候“俗”未必不好,时而“俗”也是一份真。相聚时难别亦难,学会珍惜才是真。如今的我不怕相聚,更不怕离别。
屋啥芽厂误索分米绝神也近变件替笔谈止穴领败剖确领草然利市革植操育笑是丁初害表腔隔纹尤盐渔局俘倒而畜尖害确度槽鉴校误料迫托帝杂纯杀快眼零冬世颗逆逐象自健免湖尽连腹试然爱业神校决久围隶愈域格利划校输项钢换太哲搞门台王接谁益野间乡甚听泛效猪苏球述编送志完神儒归整名抢耗问以腾天讯悟刻提璃掌莱明
上一篇: 我要为这个时代而发声
下一篇: 学之良癖伴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