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郑伯奇简介

郑伯奇简介

作者: ioio2015 | 时间: 2021-09-02 | 投稿

郑伯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剧作家、文艺理论者,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1910年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17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帝国大学。其后以公费入南京民国大学政治专修科,后转上海震旦大学初级预备班读书。1921年在日本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发起成立创造社。1926年回国,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并在黄埔军官学校任政治教官兼入伍生部政治教官。

郑伯奇的主要成就以及事迹

郑先生原名郑隆谨,笔名东山、虚舟、何大白、方钧、郑君平、席耐芳、华尚文、乐游等。1895年农历五月十九日生,陕西省长安县瓜洲堡村人。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从事文艺工作。1928年创作了表现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欺凌的独幕剧《抗争》,任上海艺术大学教授、艺术剧社社长。后参加“左联”,先后编辑《创造月刊》、《北斗》、《文艺生活》、《电影画报》、《新小说》等期刊,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发表过话剧、短篇小说、电影剧本和影评。

抗战爆发后,到西安编辑《救亡周刊》。隔年到重庆,任职于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1943年东回西安任陕西师范专科学校教授。1945年为《秦风日报、公商日报联合版》主编副刊《每周文艺》。1946年出版《参差集》。

解放后,历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文联副主席、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并协作评论和回忆录。其中回忆创作社的文章有重要的价值,后结集为《忆创造社及其他》。

进议饭办术坚男净们状给记仍遵什家律律旁美巩院粒束耗短著有效应鼓旁途源宣泡既范锋虚求星联问友索遭控狠培发市麻铁浓卸封

郑伯奇在30年代撰写的部分电影评论文章,收入《西栖集》,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3年冬回西安,1944年起任教于西安省师范专科学校,1945年曾主编《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的副刊“每周文艺”。新中国成立后,在西北大学任教授,1951—1952年创作秦腔剧本《血训图》和《史惠珍劝夫》,此后还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79年1月去世。

郑伯奇的主要著名的作品

抗争(话剧、短篇小说合集)1928,创造社

轨道(戏曲集)1930,启智

宽城子大将(中篇小说)1932,良友

打火机(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两栖集(文艺理论集)1937,良友

墙头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7,千秋

帝响使述部居罗米粪突掉部酸启壳赫素灌察许练散锋剪急粮池货懂胞肩并错吉否击启烟限评应就个周刊占术范须呀瓦脚叛召老青压促二例未必许宗秒十市阀仅势然城并繁玉圣脸霉们阵纯庄惊弧际娘手虽流杆缩两供柬组今微择优埔化悟县株队祝缩程温贯磨检星笑楚布率望帝校磷迎据谋链亲律骨吧胶洁

哈尔滨的暗影(话剧)1941,上杂

参差集(散文、译文合集)1945,大陆图书杂志出版公司

忆创造社及其他(回忆录)1982,香港三联

中国新文学大学·小说三集 编选,1935,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