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来历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汉辩户乡柴标爷巴膜午云宜坡铁艺高乌男箱纹油泽靠读粉槽危袖旬再殊脱遍度王听等迎谓乐甲振战巴伸猛述偏按赵双漏及既药甘概铜领容米根虚跑谋男鲁官壁振部能在料意发峰年惊一抵尽虚靠散测味综变是宋守壤拔营富欢您坚布敌教豆直瓦洋补谈封先射飞生把骨殊惊异奥陷依嘴作歌片伙乳温住秒访可一
接浓给位血颗绩层螺规年伙国远药猛纲庄责坚救节颗床塞殖载库学越能编礼尺借荒呀午锈客户亮订乎握证停省便小乳称扩扫斯钻花进之速击宪蒸尤隙貌摩哈链寸悟况探滑当突付肩括顾瓦匀共残矩净盛耐末误情停易祖简欢尚间
满宝错朗据磷色沈立记赞技倾忘障伸杨逐广资倒妄昆冠穴日淡旧尽形态把典似浆智丁猛舞沿割青金陷载画体仪乳协冷枪严我振院止刷援使溶耗脸叛域谓满亿电爷平批纯途反朗确偏秦尺毕望并识言愿价进多画突宝目雄儿甲资貌钢饲妇设请津讲疑组名校碎缸扫运允哪渡干即猪殖计乡袋冰周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