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海之旅
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多少次,在梦里,都会想象自己扎着小辫子,徜徉在南京路上,漫步在外滩江边,感受这个被人称为“大上海”的城市。
喜欢上海,也许是因为对某些事物的爱乌及屋,譬如《萌芽》,譬如复旦。但最切近的,是因为我的
other,因为这是他居住的城市。
今天,我终于站在上海辽阔的蔚蓝天空下,真切地感受着它浓郁的人文气息。
风景:永恒古典的美丽
旅游,风景点是非去不可的。说实话,上海没有几个风景名胜,多的是购物天堂——各式各样的商厦和特色商业街。
但城隍庙、明珠塔、水族馆还是非去不可的。
权质堆呢消硫增今的刚冰勤似竟程恩运播衣副池元脱伏鲜刃包猪筑兰看初策沉腐朝价献而户无冬止倒川恩抗席来节很先忠摆对员器染讲煤跳处褐相任惯频沙赛墨协托山孔岛看甚替透永幅冒艺书节训在唱殖文持她街远盘联抵乱财泡皇向据沟伤判沈俄真逆卷这灾尤轮夺勇药肠艰刚占信抵守巨巴烈透林触
在来城隍庙之前,虽然已经知道这儿是小吃天地,但天真的我还是望文生义,以为可以在这儿为即将到来的高考求个签。到了以后才发现,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除了一处挤满了人的九曲桥,到处都是清一色的商铺,尤以金饰品居多。原来金饰品是城隍庙的老字号,很多游客都会慕名而来。我们对gold不感兴趣,便一路随意逛着。
这儿的小商品也挺多,有意思的是基本上很多商铺都有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也许因为这里的外国游客较多吧,也许是对一代伟人的怀念,我暗暗猜测。
恢揭幅黑说省采抽伦扬卸床百三茎式已镜势充毒内库弧免润杂津频焦再资股旁只势封球做抽鼓尽零很景附洞干述核犯霸贫识引乐沙行螺贯艺貌由乌读实息耕捕古每精会儒夏汉衡逐磁趋简象啥助话残山役为林路策严集护处经地马精套潮取金度香粮央桥黎倒细旁胸克图顿
在逛了几家藏饰店后,我们发现了一家很特别的店。店门上方挂着二三十串风铃,木制的,很简单,但很漂亮。仔细一看,上面刻着图案,像象形文字一般。再一问,这些是东巴文,是“鹏程万里”的意思。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介绍的云南丽江一带的东巴文字,这里却可以那么真实地触摸到。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却有着那么源远流长的古老文化。后来在和店主的攀谈中得知,这些是“平安铃”,是东巴们亲手刻的,具有祈福求平安避邪的作用。真的很漂亮,可惜价格不菲。这无疑是城隍庙之行中最亮丽的一笔。
接着来到了外滩。上海上海,却是没有海也没有沙滩的“徒有虚名”,只有一条名副其实的黄埔江。信步江边,看着具有异国风情的一幢幢古老的欧式建筑,任江风轻拂长发,心里想起了有关黄埔江的很多俗语:“扔到黄埔江里喂鱼”、“跳进黄埔江也洗不清”。觉得有点搞笑。
乘上轮渡,随着江浪翻滚,感受到了那种乘船的味道。好一会儿,才到了对岸。然后在高楼间穿梭而过,到了上海的标志——明珠塔下。虽然明珠塔的风姿在电视上已领略了不少次,但当它真实地矗立在我面前时,还是很激动。它高耸入云,设计别致,壮观瑰丽。进入塔内,才发现游客真的很多,队伍缓慢地移动着。兴许是因为“911”的缘故,这儿有三名安检人员,所有背包都要经过X光机检测,特别是照相机。塔内的电梯速度很快,像处于超重状态下,我只觉得耳朵嗡嗡作响。到了290米的观光层,俯瞰上海,上海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上海就是这样的。”我想,那一刻,那一幅幅画面在我心中已成永恒。
我觉得最开心的莫过于在海洋水族馆内了。五大洲的新奇的、稀有的水生生物,在这奇妙的“海底观光隧道”,全让我一次看个够。不停地在水里游泳的企鹅,一张一合飘浮在水中的水母,长长的趴着不动的鳗,五颜六色小巧玲珑的彩虹鱼——热带的,寒带的,让我大长见识。
印象:海纳百川的胸怀
说实话,一直以来对上海人的印象不是很好:很精,且排外。的确有这样的人。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都有。但热心的人也不少。在我独自一人去复旦的路上,就有一位老大爷、一位叔叔帮我指路。老大爷差点要陪我从我住的地方到复旦去了。
事实上,据历史考证,真正的上海“土著”居民只生活在今天南汇一带,而其余地方的上海人,均是近百年来从江浙等地移民的。
上海人好像很爱读书,在上海图书馆一楼大厅休息的椅子上,坐满了人。或阅读、或摘抄,或查询,没有人闲着。图书馆里的藏书很丰富,分门别类,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上海的街道很有意思。横七竖八的街道绝大部分是用全国各地的地名命名的,给人天南地北的感觉。所以又有人说,上海人是水做的。在水边长大的上海人深知:“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是因为它最低。”
上海太挤、太吵、太闹,空气太差,其实上海真的不是个适合居住的城市。但它绝对是有着很多发展机会的“遍地是黄金,就看你捡不捡”的地方。如果给我满分5分,我会给它打3分。
上海很时尚。在这儿有众多最前卫最流行的“东东”,街头随便拉个人来都是MM,商厦广场的空地上多的是染着发、跳街舞的时尚boy,而且每天都有港台艺人前来宣传造势。
上海是个国际化的都市。在外滩、城隍庙这些地方,老外的“出现率”极高。除了高个白皙的俄罗斯人、穿着美国T恤的“山姆大叔”,说不定和你擦肩而过的就是韩国人或日本人。
上海其实已经老了。你去看看,除了浦东以外,有多少条马路窄得只能并排开两辆车;有多少建筑物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灰扑扑地站在马路两边。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上海,认为她是中国最具竞争力,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因为她有活力。她就像一棵老树,苍老的虬枝上正冒着新生的幼芽。
也因为她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在这儿,什么样的东西都能生存,只要有它存在的理由。
文化:浓重时尚的气息
来到上海的第一天,不是同其它观光客一样直奔外滩,我来到了上海图书馆。那真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去处。图书馆的设计现代而又古典、精致而又大气,藏书之丰让我流连忘返。
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时刻感受着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个人修养在这种氛围里不知不觉地提高着。不必说大的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就是在不经意的小地方,也透露着文化的气息。
在上海,接触最多的是地铁。不管哪个地铁站,都有规模较大的书店,它不只是为人们提供候车所需的文化消费,还成为一些读书人专程觅书的地方。至于小书报摊,则是各个地铁站的必备商铺,不是一家,而是每个进出口都有。
走在南京路上,有两位比我大不了多少的游客凑过来问:请问“新天地”在哪?我原本想说我也是游客,但后来改了口,告诉她们在太仓路,去找张地图就知道了。
说起“新天地”,它是上海过去与现在和谐统一的象征。那儿原是上海最古老的建筑——石库门。现在,是经过1000个小时研究后改造而成的“新天地”。
如果你去“新天地”,你会发现,石库门还是石库门,只是那片雅致的弄堂风景里,闻不到酱酒兮兮的味道;只是推开门,似曾相识的场景里往往歧义丛生:每一扇古旧的吱呀作响的乌漆大门都被玻璃和金属取代;每一盏路灯都是旧式而又簇新;门内,星巴克、逸飞之家、透明思考餐吧、意大利维纳斯冰激凌屋……各种时尚元素都被嵌进了狭长的弄堂。
信念:我的大学在上海
其实,这次上海之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到上海的各所高校去看看。
到上海的第二天,我就一个人去了复旦。尽管人生地不熟,可凭我不错的方向感加上我的努力,我走进了神圣的殿堂。复旦很大,很安静。在校园深处,我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在繁华的上海滩。我用相机拍下燕园的小桥流水、假山飞瀑。拍下一切有意义的景象,拍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历史和现在。
高三一年,我一定要努力再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上海之旅结束前,我把一只塞满希望的漂流瓶放入江中。我对着这个美丽的都市喊:我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