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上的好时光
“马桶上的好时光”,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电台对于碎片化阅读的解读:手边摆着杂志一目十行,又或者是捧着手机兴之所至。这场景好似习以为常、好似理所当然,可在我看来,这样的时光,怎么能称之为“好”?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阅读极易陷入浮躁之中。越来越多的鸡汤文占据了我们的手机屏幕,真正考验我们阅读耐力和理解力的文章逐步被边缘化;阅读面积由原来的16、32开变成了5、5、6英寸;阅读方式由原来的“读”变成了现在的“浏览”。每个人都在追求阅读的速度,以至于到最后变成了筛选题目,感兴趣的就点进去,无感的直接略过。这样的碎片化阅读,怎么能称之为“好”?
长时间以这种状态阅读除了带给我们所谓的效率以外,也会令我们丧失阅读耐力。试想,单次阅读量最多停留在“前言”的水准,长此以往如何去面对那些有价值的书籍?别说翻开来读,光看看几指宽的书脊,恐怕就压力重重了吧,慢慢的,便会失去阅读长文的勇气,从而错过绝大多读书带给自己的精彩和愉悦提升。这样的严重后果,又怎么能称之为“好”?
关上房门,打开书,释放出来的才是自己的灵魂。
儿时,每到周末我都有一个固定的项目:找一个下午,将自己锁进自己的小房间,伸手到头顶的书架,将昨晚未读完的书条件反射般地抽下来,熟稔地拿出早已夹好的书签。此时大脑瞬间习惯性的平静下来,注意力集中到上次结束时的段落,思绪紧跟着进入了作者勾勒出的世界……
成状问冒界遭唯矛刃点且用规持鉴碎像粪字筑骨两矛吨锥再假书谬序危舞亦松号区积探省组异获绿箱净丹沉问腾丙试层统
一直向往着那些欢愉的下午,那种沉静在自己世界里的陶醉和享受,都是世间极高的体验。很幸运,从小时起我便找到了一种可以持续体验这种欢愉的方法——充满仪式感的阅读,只是那时自己尚未意识到。
是的,阅读需要一些仪式感。
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古人读书最为讲究,每每读书之前,总要焚香净手,端衣正帽,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才凝神敛气地坐下来开始读书。这种恭谨的态度,就来自于仪式。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夫人曾供职于一家图书馆,他们家有个约定俗成的读书习惯,就是晚餐后围坐在一起,轮流大声朗读。这种家庭阅读仪式,也显得认真隆重。让阅读慢一些、庄重一些,也意味着真心的尊重与喜爱。
仪式感,又让生活成为生活。就像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而读书,便能让世界在你的眼前打开。法国人的公墓读书仪式——即便冬天,他们也坐在公墓的长椅上,坐在很冷的阳光里,戴着手套,一人一本,安安静静地读书。特殊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仪式感,也可以了悟更多关于生命的意义。
阅读是与众不同的。每一本书里都或多或少承载着对待生活的庄重与体悟,与你的灵魂深情对望。就如同小王子最终驯服了狐狸,我们也该让阅读最终驯服我们自己。
很喜欢村上春树创造的一个词,“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这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仪式感,对待阅读便也该是这般模样,从中透彻生活本质中小小的、不易被发掘的乐趣。
试想在一个安静恬适的环境中,捧着一本纸质书,油墨的清香和沙沙的翻书声交相呼应,再加以令人不忍掩卷的内容,该是多么令人享受。唯有在时间的坐标系中保持阅读的仪式感,才应该是真正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