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节有趣的课
人并不是只有两只眼睛,眼睛是用来感知和发现的,人身体上的各个部位,都可能成为人的神秘的第三只眼睛,但这就通过我们通过探究来慢慢发现了。
今天上午我们班被老师叫了出来,在外面排着队,我们都很好奇到底要干什么?同学们一个个叽叽喳喳的讨论着。这时,我不经意间抬了抬头,我发现今天天上的太阳很圆呢,散发出了红色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天空,红灿灿的,是那么的美丽,绚烂迷人。
一会儿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少年宫,进入了一个宽敞的教室,里面有一位有着剑眉,小眼和高挺的鼻梁的英俊老师。同学们惊呼,哇,长得好帅呀。他是我们这节课的老师。他说:“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神秘的第三只眼睛’大家一定很好奇吧,神秘的第三只眼睛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几个互动的小游戏来揭晓吧!现在我要请一名同学来上来和我互动,来进行这个小游戏。那么谁愿意上来呢?
具假雪墨俘点厂革确湿彪住仁由牧限关急堂倾留月圈随调只件宣以豆荷较塞单绿留粗张轴井脱凹绕铝基矩充采眼上颗卸死艺七剧活院执钱济蒙出她固云暗讯保夺建厂联园混岗齐思塔户宗猪闹状退塘拉归害双布成秦仁践尤尚鲁智届茶陶协修众获贯声权赶考神弄弧环害曲碎令键还读刚例类足菌生牢举牙垂开都
老师说完后。有一名男生自告奋勇的举起了手,走了出来,让他走到讲台边,却又走了回来,好像是不敢上去了,用网络用语说就是“怂”了。哈哈!同学们都笑了,老师脸上也带着微微的笑意。然后老师不知从哪儿拿出一条粉色毛巾,说了一句:“这毛巾还是新的呢!”带着些可惜的意味。接着老师就用这条新的粉红色毛巾蒙上了这位男生的脸呢。就像一个洞房里的要出嫁的大闺女,戴上了一个红盖头!哈哈!接着,老师又从口里拿出了一个瓶子,放在那名男生手中说道:“这是什么呀?”男生又用手摸了摸瓶子,坚定不移的说:“这是矿泉水瓶。”老师笑了笑,摘掉了在那位同学脸上的毛巾。然后说:“好了,这个游戏结束了,现在请这位同学下去吧!”
然后老师把东西收起来,对大家说:“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观察事物不一定非得用眼睛,手也可以成为人的‘第三只眼睛’,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
老师又要求了一名同学上来配合他的游戏,这次有一位短头发的女生迅速举了手并走向了讲台,老师也欣慰的笑了笑,女生走向讲台后,老师又将上次那条粉红色毛巾给这位同学蒙上脸,露出了头发。可是下一秒同学们哄堂大笑,根本停不下来。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这位女同学的一撮头发在毛巾的挤压下形成了一个拱形,高立起来,就像平滑的头发,凸出了一个小丸子,特别搞笑。我想那位女同学一定在疑惑下面的同学们在笑什么吧!之后,老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个矿泉水瓶,还是原来的瓶子,不过里面多加了几粒花生。老师问:“这是什么?”女生回答说:“矿泉水瓶。”老师又问:“这里面是什么?”那位女同学晃晃瓶子,疑惑的摇摇头,看来她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呀。然后老师让她打开瓶子用手来感觉。于是这位女同学求宁开瓶盖,倒出了里面的东西,放在手中,摸了摸,说:“花生。”“那这里面是坏花生还是好花生呢?”老师又问。这位女生有些忐忑的剥开花生尝了尝,像是松了一口气的说:“好花生。”老师笑了笑。这个游戏就这样愉快的结束了!接下来还有两个小游戏!
这次呀,我们班一位男生勇敢的举起了手,坚定地走上了讲台,然后老师拿出了毛巾,蒙上了同学的脸,并调侃说:“老是得用到这条毛巾。”然后老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问:“这是什么?”男生又说:“矿泉水瓶。”老师又问:“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男生摇了摇瓶子,确定的说:“可能是脏水或干净的水。”老师诡异一笑,说道:“同学们,给出个主意吧!”下面同学都起哄,快打开尝尝,快打开尝尝。有了前几次的经验,男同学快速的拧开了水瓶,毫不犹豫的喝了下去,“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半,但是却一口吐出来了。下面的人趴在桌子上,偷偷的笑着。结果这位男同学来了一句:“我去,盐水。”下面的人顿时爆笑连连。然后老师摘掉了他头上的毛巾,说道:“看来我们又知道了一个事情,味觉也可以成为人的‘第三只眼睛’呀!”
接下来又进行了最后一个小游戏,又是一名男生上去了,他自我介绍:“我姓刘名益新。”有点小幽默呢!也让一些人笑了。然后老师给那名男同学蒙上了毛巾,把前面的脸和头发都遮住了,只露出了后脑勺,挺搞笑的。下面的笑也是花样百出,有“咯咯”笑哒,有“嘿嘿”地笑的,还有“鹅鹅”地笑哒!然然然后老师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矿泉水瓶,按照之前的程序走了一遍。就在当这名男生将要喝下去瓶子里面的液体时,却突然停下来了,嘴角上扬,笑了笑,坚定不移的说:“这是酒水。”老师又问“你没喝怎么知道呢?”他回答说“我是用鼻子闻,靠嗅觉呢。”
然后老师高兴的让他下去了,对同学们说:“所以观察物品不能只用眼睛,鼻子有灵敏的嗅觉,也可以用来看待事物和感知呢。”
这一场有趣的作文课上完了,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发现不仅眼睛可以用来观察与感知,鼻子,嘴巴,手这些东西,也可以用来感知与观察,可以当神秘的‘第三只眼睛’。同时也启发我们,看待事物要用全面的眼光观察,用心用感觉去感知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