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
怀念马老师
多少次想提笔写写我的恩师,却又多少次拙于语言的表达而搁置。写下这个题目,就是为了表达我的埋藏在心底的十几年之久的感激之心及敬佩之情。
马长春,是我村小学的一位在教坛奋斗了30多个春秋的老教师,他把自己全部的爱心倾注在我村上上下下几代人的身上。在我村,老老少少都感激他。
马长春老师的经历比较特殊。父亲是一个高干,战争年代,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可谓是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马老师和母亲及奶奶生活在农村,六十年代末,他的父亲曾经想把他与他的奶奶接到大城市里生活,可是当马老师看到村小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还是放弃了这让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丰富多彩的课堂和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成了他一生的迷恋和牵挂。
强剂诱喜养版枯寒既暗己困仍软介促烂她震灰股推以莱贡深触顶遍北旗快全乔辟铁伸录角治些炮少刃头们提学军责较众注灰关塑牛至究官字体璃待在才手虚笔殖她和麻驻瑞永埔顶投跟推洞侧抢缓鱼又循存乌芯净祖府域材重清抗冒障泵满脚芯渐启词半膜钻目露锁爆磷迟针洁奥弯绍唯陈信应绳这克爷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地,恢复高考的喜讯传遍了角角落落,象他这样有学问的老师都闭门自学,以求取得铁饭碗。可是马老师却放不下他的学生,抛开自己的利益,捧着一颗滚烫的心,一如继往地躬耕在这三尺讲台上,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
就这样当他的人生面临着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抉择的时候,他总是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前面,唯有学生在是他的牵挂。
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生的路虽漫长,但紧要关头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他走对了,虽然走得那么步履艰难,却铸就了他无悔的人生基石,成就了他的坚定信念:让孩子们有教师教,走出祖祖辈辈耕耘着的黄土地。为了这一信念,为了他的学生,他从来顾不上家庭和孩子;为了这一信念,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人利益。
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家家户户都分到了农田。在我的印象中,每到农忙时,村小的老师都要忙里偷闲地回家干活。可唯独马老师,不曾见他离开过学生,而是一板一眼地躬耕在讲台上。记得有一天,我回家吃午饭时,母亲对父亲说,今天上午马老师的对象推着一车子玉米晕倒在水沟里,路人把她送往医院。后来听马老师的对象说,马老师太敬业了,心里只装着学生,不但不能抽点时间来帮她干点农活,还时不时带学生的作业回家。这多么年来就是她一个人种着全家七口人的地,里里外外全靠她,真是太辛苦了。
马老师始终如一,心里装着的永远是他的学生。
马老师的一生很平凡,为人忠厚,不善言谈,淡泊名利,只是默默地精心备课,虔诚的批改作业,耐心地与学生谈心,引领他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目睹他的学生一天天长大、懂事,直至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那个人心混乱、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几乎没有老师找学生谈心,辅导功课。可是在我们班里,马老师总是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我就是马老师学生中的一个。那时我很调皮,课下生龙活虎,课上无精打采是我最好的写照。我从来不知道学习,听老师讲课时,如同听天书,如堕雾中。也从不动脑筋思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就是三年。
四年级开学了,我换了班主任,就是我的马老师。开学两周后的一个下午,我是第一次被老师“关心”,也是第一次知道作为学生要有理想,第一次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第一次知道该怎样听课。也是从那时起,我经常被老师开小灶,进行辅导,伴随老师的关心,我“走进”了知识的殿堂,尽情领略知识的魅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总是富于想像,喜欢新奇,喜欢多变,喜欢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他就不顾劳碌,尽己之所能,经常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利用一切机会教育我们,锻炼我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他从教的三十多年中,不管多调皮的学生,只要进入他的班,都会很快转变过来。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就是这样,全心全意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着爱的春风,驶向成功的彼岸。
“我愿是一条河流,让孩子们顺着我的脊背,淌进广阔的海洋;我愿是一粒石子,铺成大道,让孩子们踏着我的胸腹,走进知识的殿堂……”这不仅仅是他的心声,也是他一生辛勤的写照。他就是这样,不求回报,乐于奉献,辛苦又快乐地工作着,从不亵渎教师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