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荷华的“三人组”
时序已三月,而风雪仍是纷纷。纷纷在爱荷华极目不尽的大平原。 我们一家四口,决定于三月一日离开爱荷华前往旧金山的对岸—柏克莱。我已经结束了此地的研究,按情形我知道必得走,但令人犹豫的是走法。一是坐飞机,一是自己开车。我心巾早有决定,就是开车,而邀我工作的主人以及友好们却逼我改变计划。 我知道离这儿到柏克莱的路很远,照我们东方的里程算起来,约合八千里。但这条八干里路,并非普普通通的云和月,而是很多高山峻岭与漠漠砂地,路上非经过落矶山脉与内华达沙漠不可。再加上雪季还没有灭衰,如果路上遇到雪崩,难免有危机了。很可能不是跟着雪崩一起滚落,就是引擎发不动,只好冻死了。 这几天,我反而劝诱他(她)们准许我开车西行。我以“八十号公路的重要性”辩解,再以小心开车的态度来征求他(她)们的原谅。
最后取得了保罗·安格尔的支持,一向体贴的安夫人与我的同胞朱教授也只好追认,但她们也是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无可奈何状。 既已决定,心里难免暗自害怕,真的任重道远了。一家四口的生死,全在于我,八千里路的风雪,难以预测。能够下这么一个决心,并非靠长期的考验与踏实的技术,靠的是吊儿郎当的浪癖,可以说百分之九十是浪癖所带来的决定。 三月一日清早,朱教授请我一家四口到她家里吃早点,并为我们饯行。她另请诗人安格尔夫妻。那天,积雪上又下了新雪,但八十号公路上的车子穿梭不停。我们七个人,吃得尽兴,主人的烹饪,赢得了口碑。大家说个不停,七人之间,虽然掺杂了英、中、朝语等三种语言,但融洽无间。 我们三家人,常在一起,共吃一个火锅,翻跳一个阳台。
我们在一起瞄准过西沉的太阳,滚落过积厚的雪堆,打发过漫长的冬天,也烤过火红的壁炉。尤其安夫人—华等,待我如弟,照顾我无微不至。 吃饱了饭,我一股劲儿站起来,便说;“我们该走哟!” 我勉强抑住怅然的别怀。华菩姊与朱教授的眼帘里已经潮湿湿的。妻子与两个女儿,也跟着站起来,紧张地望着我。我走出几步,她们急着穿靴。我先去开车门,而且猛然发动引擎,引擎已经轰隆隆地响着。我和家人一个一个上车,安格尔夫妻站在车旁,朱教授递给我一大包东西。 “这里装的是各种小吃,路上慢慢吃。”她边递边说。 “这是一盒蜡烛。请不要以小见笑。路上,如果遇难,请点烛取暖!一根蜡烛在雪崩中救人的奇迹,不是没有的哟!” 我敬领,踩了油门,车子跳动了一下。我很想赶紧躲闪这么伤感的焦点,免得有挥泪的场面。朝外挥挥手弯弯腰,我一家四口的车子,已开出了这个我们带来做食客的院子。回首一看他们三位横排,修长的保罗,站在中间,伸直了两个臂膊,用右手的两个指头,做出V字的手势,而她们两位勇徽授,忙着擦眼泪。
宽整霉环妈均嘴香不军仍洋浇粪焦伟抽气量杀罗响责梁世莱王无报周迟角悟打毕决予乳登培易绕纹熟央伟控承这丁乳霉冬智遵鉴入销纯托矿东组夜兴柱究刊病投津神兵是减小庄吹市压造赶信河相届袖卫接传刨离怕
等走上了八十号公路,我才放声大哭,一直开到爱荷华州的边界热泪未涸过。我们当初落地,各在异地,而且隔得好远,而今天萍水相逢,风雪霏霏,惠好相从,所谓亲如弟兄何必骨肉亲呢? 头一夜,我们住在内布拉斯加的首府,第二天走过了内布拉斯加的茫茫平原,第三天穿越了怀俄明与犹塔的高原与千重山峦,第四天开了万山鸟飞绝的内华达沙漠,第五天下午才驶进了桃李争艳的春光—北加州柏克莱。 这五天,一共开了八千里路,路上虽然常被风雪挡路,视线茫茫,但从未迷路,更没有翻车,究竟是安全抵达。顶多,我是一个橇板给梅鹿拉着的感觉而已。这五天来,每逢大雪,就想起一盒蜡烛;每感孤寂,就想起爱荷华的“三人组”。想起他们,浑身都暖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