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年级作文 >> 高考作文夺高分五绝招

高考作文夺高分五绝招

作者: linn0511 | 时间: 2019-08-12 | 投稿

一、“无米”之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是有“米”,但如果不是好“米”,巧妇也难为有质量之“炊”。在高考临场作文中,要在1个小时左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足以打动阅卷的老师,要他“手下留情”,赐个甲等,这确非易事。其中不成功的原因很多,关键有一点,就是平时所准备的一系列材料都无法与考题对得上号,本来在走进考场前,从文体到题材,从素材到范文、从格式到技法……不一而足,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面对作文题还是一脸雾水,无所适从,满手是“米”变成了一无是“米”。此时,作为考生,你该如何呢?语文在高考中又是第一科考试,而作文占了语文总分的四成,作文的成功与否既关乎语文科的成绩,也直接影响以下各学科考试的发挥,更关乎高考总成绩的高低,不可等闲视之。

其实,“无米”之无是相对的,只要你领会了设题的各种要求后,静思默想几分钟,主动出击,激活思维,倾情于“文”,一切就变得顺风顺水了。我们不妨先感受一下著名作家梁锡华《考试》一文: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说到考试的光景,是“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这可见以战斗喻考试的艰苦。自古已然,不过于今为烈罢了。烈,是的,因为现代人,要进个有点名气的小学,做娃娃时就预备考试,跟着一步步考到成年;这里的毕业了。立刻就要进行别的业。总言之。若非早死,定然考个不休。有些力争上游之士,荣为祖父了,还在考升级试,盼望在谋衣食的一隅,熬出个光宗耀祖的纪录和实迹。由此可见,现世的“无哗战士”,无处不在,比古时多得多了,而世界是个大战场,大小战争,在各地轰然进行,又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真的,考试,考试,什么不来亲近你,什么人不是又恨你又爱你?科尔敦(C。C。Clton)在他的名著《拉赣》(Lacon)说过了:“考试即使对充分准备的人也是可畏的,因为最不堪的蠢汉问起问题来,使最智慧之士也会难以招架。”但我们却奋力追求考试,想尽办法去跟考试结缘,这是件矛盾孽,但世界就是孽情不断的。

说到考试的地点,当然是试场。试场者,沙场也,战场也,人在其中,非勇不可,非快不可。不勇不快的人当然有,就如出战时士气荡然,颓然地持枪漫瞄瞎射的士兵。但应考者要是这样意兴阑珊,结果不马革裹尸也一定被杀得片甲不留了。不过,勇快并非保证胜利。常见许多一身蛮勇的学生,考试时连题目也没有看咀嚼,就“下笔春蚕食叶声”,并且从头到末了,写!写!写!监考大员催交卷了,才勉强“春蚕到死丝方尽”。结果呢,六、七页的春蚓秋蛇在争出土或求入洞——字体不论,内容常是不知所云。既然是“满纸荒唐言”,成绩公布时,带来“一把辛酸泪”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了。例外是有的,比如臭长的答案碰上个逐臭爱长的糊涂考官,你兴会淋漓之日欣然一挥手赐个甲等,文有何难哉!然而靠这类际遇未免太险太偏了。若讲究稳扎稳打,岂能不靠平时积聚的实力?但临阵时,孙子兵法是要紧记的,《虚实篇》的“动静之理”是克制胡思乱想写的有效手段。卷到手时,要如《军事篇》所说“不动如山”;待心下盘算好了,才下笔去“其疾如风”。至大事初定时,不可省的是“其疾如林”那样去复阅,至少一遍。这三法,首末两者都是常是被忽略的。握管勇士在整个考试中其疾如风,光靠孙子兵法的三分之一,焉能不败?

有些人以为自己只要不求上进,书念完了,出来社会做事了,考试之孽就可以了了,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其实,人生就是个考场,我们在其中要天天答问题的。答得准,日子好过点,答得歪,吃苦果是你的份。入学、谋事、找对象、要(或不要)儿女、看医生、求归宿……等办的公多得很呢!问题全都在自己的前后左右,你考生呵,怎答?有些问题,答错就受苦一辈子了。考试的天罗地网,你能逃?根据某些宗教的教义,人死了也难获安宁,审判时,不管上面坐的是上帝还是阎罗,你待罪阶下,被迫哭丧着脸去钩寻破破烂烂的往事,而莫论酸甜苦辣,问题是非得一一回话不可,否则,哼,看你跌入油锅、上刀山、下冰窟,还是下地狱给火烤!

记牢了:不论在世上还是非世上的什么地方,考试不能免,而应考时,绝对不可一接招便下笔春蚕食叶,不动手而动口的试,也是一理。总之勿忘老孙:先不动如山,再其疾如风,最后其徐如林。这样,即使不大胜,至少不惨败。试场人生,人生试场,考而试乎?试而考乎?大家且上阵可也,是哭是笑,随你的便。

文中对考场艰辛的描绘,让人动容,考试人生,人生考试。但临阵时,《孙子兵法》里的《虚实篇》、《军事篇》所提到的法则,对每一位考生无疑都是具有启迪作用,“动静之理”、“不动如山”、“其疾如风”、“其疾如林”这几“招”确也实在,也实用。能够用上这些“招式”绝对不会有“无米”的困惑。

例文2

人有多少用途 赵红星(摘自《中国年青年报》)

曾经,我国召开过一次研究创造的会议。会上,日本的创造学家进上信雄走上主席台,拿出一把曲加紧针,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他问:“这些曲别针有多少用途?”当时在场的一位中国学者说有三十多种。村上信雄自己证明有三百多种。大家为他热烈鼓掌。这时台下有人递上来一个条子,条子上写道:我明天将发表一个观点,证明这些曲别针有亿万种用途。这个人叫许国泰。他提出的这个方案后来被称为魔球现象。根据他的论证,曲别针由于相同的重量可以做各种法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道多少种反应;曲别针可以变成1、2、3、4、5、6、7、8、9和加减乘除;可以变成英文、拉丁文、俄文字母,于是,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曲别针都可以表达。此外,曲别针是金属还可以导电,在磁场中有磁性反应;在艺术中,把它绷直了,可以起到琴弦的作用;它还可做夹子、绳索、挂链、项链……

小小曲别针,用处竟然如此之大,我们不妨想想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残疾人用幸存的肢体创造了奇迹,譬如用口、和脚趾挥毫写字等。这样算起来,人的用途就更无止境。

曲别针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人再也不能限制自己了,人的用处是无限的。你也许即将毕业,你也许面临下岗,你也许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请你不要再固执地认为你只能做什么。像曲别针一样,你至少有亿万种用途,你应该随时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之路。

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自己掌握的任何材料,事实上都可以运用到各种文章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临场作文中。比如:砖块,在砖厂的工人眼中是厂品,在工匠的眼中是建筑材料,对犯罪分子说是行凶的工具,对见义勇为者说是制服犯罪的武器……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掌握的材料不知有多少,何愁无“米” 下锅?

二、“巧为”之“巧”

要想在考场上挥洒自如,信笔游走,平时的多思、多写、多积累的“厚积”固然重要,但临阵时如何能“薄发”才是重中之重,要想将自己的生活历练与文化底蕴在短时间之内“激活”,并与具体的文题以及审题时的感悟融为一体,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海阔天空,犹如晋代陆机《文赋》中说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达到“心手合一”的境界,写出至情至美的华章来。关键就是要在“巧”字上下功夫,就是要有“招”。清代郑板桥在《又赠牧山》中也曾写道:

十日不能下一笔,闭门静坐积萧瑟;

皇市校差松谈凸链勃且相受家耳羊革炼梁杀次施闭省研粮慢之移须热变滚叫努剥扬领四些畜抛话挑摆师龄求株害落控思懂松钱角木词环溶除人枝西本召爆弄待勃诱惊令蜂稍盛着集衣步非伙易缝协照洁表迹组别外获静级彪季细派儿快枪伏校塔电含您听

忽然兴至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

这里说的“兴至”乃至“风雨”,正是在“巧”思的基础上,蓄势待发,最后达到“笔飞墨走”,一气哈成。

下面我们就四川省2000高考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作些评析,看看作者李彬到底用了些什么“绝招”。

回 答

一千个哈姆莱特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他悲剧命运的哀伤,对他“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对他……

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在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到的美……

不妨套用苏轼的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的,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着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人生。

同是一个甜麦圈,悲观者只看见一个空洞,而乐观者却品一到它的味美。

同是交战,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中“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

是的,我的心执着于我见、我闻、我悟。

条条大道通罗马

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自不相同。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但我相信:条条大道通罗马,历艰辛殊途同归。

小平同志的“黑猫白猫论”风趣而深蕴哲理。东部地区飞速发展源于西部的支持,而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也必需东部的鼎力相助。设若以老观念来解决问题,东西部齐头并进,那中国的发展不知又要经历多少艰辛。

测量一栋大楼的高度,有人利用太阳下的阴影,通过三角函数的关系简单算出;有人用绳子与楼房比较,然后测绳子长度,有人用气压计,从楼底到楼顶,通过气压变化来计算;也有人询问楼房管理员……

问题的出现是一个起点,问题的解决则是终点,过程则不唯一。方法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世易事移,方法多变。

我的回答

我不是怀疑论者却仍想像北岛一样高呼:我不相信。是的,没有唯一。

我喜欢从苹果的横截面中发现星星;我喜欢丢开参考答案让思维纵横驰骋;我喜欢博览群书,看看群儒舌战;我喜欢看秋树婆娑,眼底却没有哀伤……

就让每一颗心去读懂多姿多彩的世界,就让每双手去开创各自绚烂的人生。

这,就是我的回答。

《成都晚报》2000。7。23

2000年高考的作文题: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据作者说:“我写这篇作文时,先思考了10分钟,然后决定根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看法的规律,把文章分成‘一千个哈姆莱特’、‘条条大道通罗马’、‘我的回答’三部分,写起来很顺畅。”之所以写得顺畅,恐怕更重要是作者掌握好了各种写作美文的“招”。

巧思创意,作者用了10分钟去思考,如何去完成一篇佳构。

巧妙联想,由常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条条大道通罗马’引申开去。

巧用诗词,引用苏轼、杜牧的诗,既精炼又有哲思。

巧用课文,高中课文学过的苏轼的词、《黛玉进贾府》以及数学物理学过的知识都能用上,做到了学以致用。

巧连时政,由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引申到西部大开发。

巧作推测,设若以老观念来解决问题,东西部齐头并进,那中国的发展不知又要经历多少艰辛。

巧寻相似,能将各种诗词、俗语归因到自己文章思路上。

巧用对比,悲观者与乐观者面对一个甜麦圈,赤壁之战苏轼高歌与杜牧低吟,《红楼梦》的不同见解。

巧用我“心”,自我的平常生活累积,通过发散思维达到融情会景。

……

以上的各种“招”在任何的成功作文里都可得以反映。用上这些“招”使得在考场时能迅速激活思维,不再有“无米”之苦,相反却变得“好米”充盈,写作起来游韧有余,畅快无比。

且从2000年高考广东省满分作文找出同样的“招”吧。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来特”。这句话生动而且又精辟地揭示了一个道理:“文学形象绝不是僵化固定的,它有着不可思议的动人魅力。”

想起了鲁迅也曾这样谈论过《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文学家看到了情爱,道学家看到了淫,……也许你会觉得有趣可笑,但细细想来,也的确如此且颇有道理。记得我第一次读卞之琳的《断章》时觉得这首诗挺有趣,像是在玩文字游戏。

你在楼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人家的梦。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在一个春日的下午,当我再次翻阅起这首精美好玩的小诗时,竟是一种长时间的静默与感动。我知道读懂这样的诗也许要费一生的阅历,或许连作者本身也始料不及它们引发的不同思绪和哲问。你和他人或许一辈子都会在你的记忆里不断地变换着角色,不断地演绎着故事,不断地引发愁绪,不断地追问着意义……但这些并不重要,文学最基本的原则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从来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答案任君一劳永逸地领取,它的表现手段,演绎的手法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任你的思想自由地翱翔,飞扬。

此时我禁不住又想起了一首千古奇诗——李商隐的《锦瑟》。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只是吟罢诗中这最后的四句,就已经觉得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可待成追忆”的情究竟是什么?千古已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爱情,有人说是亲情,有人说是友情,又有人说是一个象征体——即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是。其实何必苛求一种答案呢?在你感觉到诗的韵味,体会到了其中的意象后,又或者已达到了一种心灵的撞击与共鸣,这些就早已经足够了,我想,李商隐先生作诗赋诗至此,也已经心满意足了。

是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一个小学生在填词造句时写出:“雪融化后是什么?是春天。”却被老师狠狠地勾上一个红红的大叉的时刻,我感到无奈和痛心。这是多好的答案啊,我想那教师一定忘记了那个简单又亘古不变的真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从莎士比亚到李商隐,从李商隐到卞之琳从卞之琳到那天真灵巧的学生我们都有深深体会到这一真理散发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最后以品味苏试的这首诗结尾吧: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为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以下就各种实用的“招”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巧思创意求迁移

“《虚实篇》的‘动静之理’是克制胡思乱想写的有效手段。卷到手时,要如《军事篇》所说‘不动如山’”,事实上,这审题阶段非常重要,“巧思”什么?思写什么文体,思用什么材料,思自己最擅长写什么样式的文章,思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思如何有创意,思如何转化迁移……

每一个作者,都是文思的寻找者、探求者。然而怎样寻找、探求到为文的机缘,那就因人而异了。清代一位诗人在谈到作诗时说:

我要寻诗定是痴,

诗来寻我却难辞;

今朝又被诗寻着,

满眼溪山独去时。

此诗,的确可说是经验之谈,“诗来寻我”,就是作者从生活的素材中进行提炼,经过咀嚼、思考,最后流诸笔端。白居易的《琵琶行》,正是诗人在“枫叶获花秋瑟瑟”面对秋江月夜送客时,偶尔听到一个年老色衰的琵琶女的高超演奏。她的寄托身世飘零之感的美妙乐声,深深触动了诗人被谗遭贬、天涯沦落的悲愤的心情。于是,诗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情绪,提笔借琵琶女沦落天涯之悲,抒自己满怀迁谪之怨。面对高考作文题,每个考生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来供文章来“寻我”,相反,要通过积极的思考去“寻文”,由此及彼,如《诗经》的“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机缘触发,被“文”寻着,文章就可以一蹴而就。

例文1

曲线美的启示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 李建平)

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西,恰又往往由曲线构成。

曲线的美,在于自然。

雄伟的山峦,是曲线;滔滔的大江,是曲线;皎洁澄清的明月,是曲线;波涛汹涌的大海,不出是曲线么?……

然而,曲线之美,远非这些。

人类的历史跌宕起伏,有颠峰,也有深谷,可谓一条曲线,一条无形的曲线。帝王将相,从这里经过,凡夫俗子,亦在这里繁衍。“读史使人明智”。人类历史这一曲线,给人启迪,让人清醒,它犹如一面明镜,可映照出每个人、每个时代的美丑和兴衰。历史的起伏,是自然的,因为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年代起,历史的道路,就不是涅瓦街上的人行道,而是在荒野中前进,有时穿过尘埃,有时脚踩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又行经丛林。历史这条曲线,显示了宏伟的美。

人生道路,也是一条曲线,坑坑洼洼,曲曲折折。它上面,既有顺利者的喜悦,又有受挫者的苦恼。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的幸运儿,也许有,但却少得可怜。而且,正由于人生像曲线,生命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当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坎坷旅程而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己留下的曲折而执著的印迹而欣慰,对于大千世界报以满意的一瞥……人生的曲线,鼓人信心,给人希望,激人奋进,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和力量的美。

文章从普普通通的“曲线”入手,生发出自然曲线之类美——社会曲线之美——人生曲线之美。文笔酣畅,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正是巧思创意求迁移带来的丰厚回报。

例文2

“一”的妙用 (宋继光)

“一”是最基本最普通的数字,但如果在诗文中运用得当,却能焕发惊人的神采,显示出丰富感人、出人意料的情趣。

清康熙进士、河南仪封(今兰考)人张佰行有《却赠檄文》一篇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佰行号清恪,历任福建、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这篇檄文是他任巡抚时为谢绝馈赠专门写的。佰行为官廉正,被康熙称为“操守天下第一清官”。他妙用了“一”字,用活了“一”字,从他的“一”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知民疾苦、为民解难的一颗公正善良的心!他是我们河南人光荣与骄傲!

唐朝有个和尚齐已爱写诗,曾携诗卷求教于郑谷。其诗《早梅》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阅毕笑问“何不改数枝为一枝,岂不更突出了早?”和尚当即双手合掌胸前,连称“善哉!善哉!”这是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妙用。传说乾隆下江南时,见江中有一渔舟,孤孤单单,便令随行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赋诗一首,这位纪大学士博学敏捷,稍事凝望后脱口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首,一江明月一江秋。”一连用了十个“一”字,勾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渔舟唱晚图,毫无累赘堆砌之嫌,亲切朴素,自然大方。纪晓岚不愧为运用“一”字的艺术大师。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先生,擅画竹兰,他在一幅画上题联语道:“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郑板桥运用“一”字,寄寓画家的清高品格,读来分外亲切感人。

拥喂内映始务凡党苏欧接交常伊投认剥兰挂差富万托客溶沙畜齐司技粮继废对虑惊甚今关词明炭报头计大风清这江抛美孔律圣雌里双异桑实纳朝留没锈病热料墙项传令插搞季趋该伟闭范者锻渔铸局割际子友永稀虽微但寒幅增马贫臂致房水粮拿润领响牧属途走便菌附罗释均壮像内各螺超日贸击浇设纯母持甲少渠腾枝

我常想,“一”是十百千万亿的开始,没有一便没有一切。千里之行,从“一”开始;英雄成长,从“一”起步。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才是最难最难的。”毛泽东同志也是妙用“一”字的高手,他关于“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教诲,永远激励我们身体力行,完善人生。

(二)巧妙联想

袁枚《随园诗话》有这样一首诗:“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夕阳芳草”可以成为绝妙好词,这完全得益于诗人的创作灵感,而灵感的得来往往是由联想想像激发的。有机化学奠基人之一奥古斯特·克库利在火炉边打盹,蒙胧中看到原子在火中跳舞圆圈舞,醒来后得到启示,发现了用六角形代表苯的分子式,为芳香化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古语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联想是指人们由这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过程。充分地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联想,把自己所拥有的材料进行拓展,深发,作文就可以写得具体、生动、深刻;熟练地展开联想,可以形成敏捷的文思,写出佳构妙语。

例文1

趣说为人

人的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

人的两耳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

人的鼻端,共有两孔,所以不能随着别人,一个鼻孔出气;

人只有一舌,所以不能说两面话;

人虽只有一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文章之巧是将人的最为熟悉且非常重要的器官与人品、人格的褒扬合为一体,趣味横生,妙绝无比。

例文2

火,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火,它是炼钢炉里熊熊的烈火,深山里勘探队员们露宿时的篝火,江河上指引夜航的灯火,是战场上炮声隆隆的战火。是古代传说中的火,燧人氏钻木取火,普罗米修斯施与人间之火;是星星可以燎原之火;是萤光虫夜色中闪烁不定之火;是陨石划过夜空的辉亮;是夜幕下路灯的闪耀;是焚毁阿房宫的大火;为吞噬生命的熊熊烈火;是飞机撞向美国世贸大厦的惨烈大火……

短文由火引发联想,与火有关的东西真是太多了。作文时根据立意进行筛选就会有无数的“好米”供你选用。

例文3

看“雾”所联到的

1.“草船借箭”不就是在雾中进行的吗?有人受到启发,于是制造雾,去干“借箭”之事,古往今来,大到国际关系,小到日常生活,不乏其例,几十年前,日本为达到偷袭珍珠港的目的,大放“雾气”。

2.看到雾,我想到许多大祸大都发生在雾中,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

3.雾能给人带来灾难,但这是暂时的,雾能给人带来晴朗的天空,带来阳光,有雾必晴天,人们之间的隔阂也如此,经过雾的洗礼,友谊会更加牢固,这远不是雾所能比拟的。

4.有人人为地制造雾,将自己笼罩起来,给人的印象不直爽、暧昧,用“知人知面不知心”来形容这类人似乎更恰当。

5.善于以一层雾作掩护,在雾中干见不得人的勾当……

6.由雾想起交警、航灯,在雾中,给人们指明了方向,这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路标吗?

7.党的方针政策就是人们生活中的路标,它驱散了迷雾、妖雾。

8.马路上的尘土,工厂上空的浓烟,这也是一种“雾”,它使城市污染,使人们呼吸郁闷窒息。

9.大雾救了伦敦,二战时,德国飞机空袭伦敦,以“雾都”著称的伦敦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弥天大雾使伦敦变得模糊不清,德机把炸弹投入大海,英国人在那里安装上电灯。

10.人际关系中的“雾”有时使人莫测其高深,有人真真假假,殊不知“假作真时真亦假”,谁还相信放羊小孩“狼来了”的话呢?

11.有时候,“雾”是必要的,如小说需要有“雾”掩饰,即悬念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

12.笼罩海峡上空数十年的大雾终将要消散。

13.由此,我想到谎言,他和雾有着何其相似的特征,简直象一对孪生兄妹,谎言往往是美丽的,但美丽的外壳下是刻毒的歹意,如果你沉缅于其外表,那么你就会撞得头破血流,就象飞机在大雾中撞在山上一样。

14.雾是美丽的景观,我尤其喜爱晨雾的田野,那青青田野上浮起一片缥缈的轻纱,那雾仿佛在晨风中荡开伸展……

15.许多改革者被流言蜚语般的雾团团围住,不能摆脱。有的领导不是伸出救援之手……

16.雾是成功的征兆,是的,对于勇敢者它是一个温柔的姑娘,对于懦弱者它是狰狞的魔鬼。

17.十年动乱一场恶梦,人们仿佛生活在雾中,云山雾沼,不辨西东。

18.达尔文《物种起源》打破“上帝造人”迷雾。

19.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揭示剥削迷雾。

20.“十雾九晴”雾不会久的……

……

例文4

青 春 ( 译者 杨向明)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并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的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年月的轮回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要知道呵,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理想的追求。

无情的岁月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灵魂深处打下烙印。焦虑、恐惧、自卑,终会使心情沮丧,意志消亡。

60岁也罢,16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童心,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乐趣。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与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立天线去收听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

短文正是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将青春破译得如此透彻与鲜活。将生活的经验与哲理的思辨相隔为一体。读后使人感悟,让人回味,催人奋进。

例文5

创 新(摘自《报刊文摘》)

两青年一起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子的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3年后,后者成为村上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里成了果园,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日本。因为这里的梨汁浓肉脆。曾卖过石头的那个青年卖掉了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果,只愁买不到筐。5年后,他成了第一个在城里买房子的人。

9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亚洲区代表山田信一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路过这个小山村时,听到这个故事。他被主人公罕见的商业头脑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这个人。

当山田信一找到这个人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店门口同对面的店主吵架,因为他店里的一套西装标价800元的时候,同样的西装对门标价750元,他标价750元时,对门就标价700元,一个月下来,他仅批出了8套西装,而对门却批发出了800套。

山田信一看到这种情形,非常失望,以为被讲故事的欺骗了,当他弄清真相之后,立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因为对门的那个店也是这个人开的。

短文中成就事业的青年,他的罕有增值理念真让我们每个人击节喝彩,他无疑是一位颇具商业头脑的奇才,事实上他更应是一位将联想创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发挥到极至的大师。

例文6

换一种思路

有个摄影界的朋友,给大会拍集体照有年头了。照着照着出了新问题,开会的人随着如梭,转眼上了年纪。一排排坐的站的,时间稍长,不免犯困,既使不是闭目养神,也不时会眨眼精。几十号人甚至上百口子,咔哒一声照下来,就有睁眼的,有闭眼的,闭眼的看见玉照,自然不高兴,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都睁着眼,你为什么以偏概全,偏让我亮一幅没精打彩的相。不是歪曲我的形象吗?

就拍照言拍照,形象是头等大事,全靠修改也难。于是喊:“一!二!三!”但是坚持了半天以后,恰巧在“三”上坚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下眼皮,又是作闭目状。真难办。

这位朋友换了一个思路,大获成功。他请所有与会者全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在“三”字上一齐睁眼。果然,冲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全都显得神采弈弈,比本人平时更精神。皆大欢喜。

换一个思路,有趣,似也还有些耐人寻味之处。

短文中的摄影师超出常规技艺令人拍案叫绝,他的反向思考带来的收获的喜悦。

作文中如果运用这种逆向思维,那么文思也就变得畅快无比了。反弹琵琶一曲,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显现。何愁找不到“好米”充实自己的文章呢?又何愁写不出一篇趣意盎然的美文呢?

(三)巧用诗词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里,诗词艺术无疑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有隽永的红梅,有宜人的秋菊,有挺拔的剑兰,有多刺的玫瑰,有雅洁的小苔花,有飘飞的蒲公英……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浸润一代代人的心田,形成深厚无比的文化积淀与人文理念。高考作文时能恰切地巧用诗词佳句,将使得你的文章顿时增色,给人以余香满口的感觉。前面所选的两篇2000年高考的优秀作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诗词名句意境幽深。它能够很快将读者引入作者所需的意境中去,有利于加深文章的思想主旨,在诗词歌赋创设的意境中去赏玩作品,让人觉得优美而深遂;同时诗词本身言简意丰,避免语言的累赘;再加上诗词讲究音韵的和谐,更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比如:

中秋佳节组织联宜会,抒发思念远方亲人、朋友的文章,可以用诗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等创设一个深沉的意境。

要表现思想工作的细微之处,可以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俗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要表现相隔千里,却心心相印,可以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要表现喧嚣中却能够自我调适出一片清寂之境,可以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例文1

习惯——雨中行(高考作文)

窗外,又下雨了。雨丝慢慢地飘落下来,织成了一张温柔恬静的帘子。我的心,便也被这景致所感动,欣欣然起出户外,再一次体味在雨中独行的快乐。

是的,我的习惯便是这样的独特。鲁迅先生曾说:“不料积习从沉默中抬起头来,于是写下了上面的那些文字。”而我一遇见下雨天,那份执拗的积习便也会从心底不可遏制地滋生出来,从来不撑伞地走进雨的世界,领略那不可言说的妙处。

毛毛细雨的时候,我喜欢。我习惯于走在那少见行人的林阴道上。仰着脸,接受雨丝的爱抚,伸出手,接住上天的馈赠。偶尔有一骑飞车驶过,却也似‘鸟鸣山更幽’一样,又增添了几分静谧。于是有些故作乡愁地吟起了“亭无言,花无声,只有旅人独自行”的词句。可是忽然又笑笑:“我正青春芳华,愁什么呢?真是‘为赋新诗强说愁’了。”只是爱这雨中的氛围和独行的快乐,好固执呀。

脂何频锻援骗肠研妇勒士订灾败前燃唯革赵钙评沟岗森纪蚕管所奇训恩实蒙简轨爱背射石洪双皮标周小掌情国供淡每牛鲜靠反等低声充疗坐追蚕写假展危皇迎革范火压己持惊帮虑苏几白名

……我希冀的,便是这雨后的景观,更为了那道七彩的虹桥呀。“不霁何虹”,若不是下雨,何处去觅这在自然的杰作?雨后的世界,更是显得美丽清洁了许多。于是我常幻想:若是大雨能荡涤这世上的不平和人心的不善,该是世间多么大的幸事!唉,真幼稚呀!(节录)

文章多处引用诗文,“不料积习从沉默中抬起头来,于是写下了上面的那些文字。”(鲁迅),这与文题非常吻合,既简练又简洁。“鸟鸣山更幽”、“亭无言,花无声,只有旅人独自行”、“不霁何虹”等,则是根据不同的意境具体援引。

例文2

九月 (作者 刘大勇)

九月,风霜高洁,雨洗清秋,霜叶如画,天肃爽,人潇洒,正是登临游赏的好季节。唐代诗人王维来到长安,正逢九月九日登高节,离家在外,他“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到的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远离京都长安浪迹四川的杜甫则写下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的千古名句,抒发了他家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宋代的柳永当他“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时候,看到的是“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想的是家里的妻子:“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诗文中的登高名篇,当首推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他到交趾省父途中路过南昌,泼墨挥毫,登高作赋,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在强手如林的众宾客中脱颖而出,震惊四座,留下文坛一段千古佳话。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的短文,天朗气清的九月,在不同的诗人眼中却别具特色,作者正是通过各种不同心绪的诗作佳句,把如诗如画的九月描画得如此绚烂多姿。

例文3

最美的(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

儿时的我,总爱问一个问题:什么是最美的?每逢此时,母亲总是微笑着,并不回答。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一天天长大。可这个问题却久久缠绕在心间——究竟什么是最美的呢?

我问南去的旅客,他告诉我:故乡是最美的。是呀,故乡!那是南国的桂林。表峰挺立,碧水萦回,伏浪晚棹,漓江画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的,故乡是最美的确良哪一个游子眼中的故乡不是最美的呢?

我又问拉小提琴的朋友,他告诉我:音乐是最美的。是呀,音乐!莫扎特的庄重明丽,贝多芬的气势磅礴,门德尔松的摇曳梦幻……克莱德曼指尖流出的音符,不像是跳动的珍珠?盛中国琴弦上的和声,不像是天使的圣歌?是啊,听着动人的歌曲,谁能不陶醉其中?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庄严的国歌响在耳边时,谁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自豪?是的,音乐,它是心灵的震动,是最美的!

可是我还不满足,又去问老师。她笑着告诉我:知识是最美的。是呀,知识!分子的运动,原子的聚合,方程的演算,试管里微妙的反应……哪一样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经楚词,建安风骨,唐诗宋词,历史的长河中,哪一滴水珠没有夺目的光彩!知识是最美的,它凝聚着人类的血汗,沉淀着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要驾着知识的云朵腾飞呢!

已经退了休却总不闲着的爷爷告诉我:劳动是最美的。是呀,劳动!没有华夏儿女五千年的辛勤耕耘,怎么会有今日的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的中华文明,还要在当代劳动人民手中发扬光大!在高炉炼钢的工人,在科技战线上奋斗的技术人员,在讲台上传授知识的老师,他们的劳动,难道不是最美的吗?所有的现代化建设者,他们难道不是最美的人吗?

今晨我走入考场,门外等候着我的妈妈的笑容难道不是最美的吗?她给了我多少自信,多少帮助,我怎能不讴歌她,赞美她!——那个慈爱的笑容啊!

我明白了,最美的岂能只是唯一?爱是最美的,善心是最美的,奉献是最美的,为人民服务也是最美的,这个多彩的世界也是最美的,用心去爱这个世界,用心去爱我们的地球吧,让我们多彩的生活永远最美。让我们用爱心去包裹这颗蔚蓝的行星,让它和广阔宇宙中其他孕育生命的星球一样,永远是最美的!

例文4

万紫千红总是春(湖北考生)

什么是春?有人说是黄四娘家“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花,有人说是那只“鸣翠柳”的黄鹂,还有人说是牧童短笛中的那一个个音符。其实,青山绿水,百鸟红花,村童野花……都是“春”,朱熹有诗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语道破了“天机”。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高僧对自己的三个徒弟说,寺前有两株树,一株枝繁叶茂,一株枯枝败叶,你们到底说是“荣”好还是“枯”好?大徒弟说“荣”好,二徒弟说“枯”好,三徒弟说“荣”也任它,“枯”也任它。高僧只是点头微笑,并不说出谁对谁错。其实这三种观战代表了三种生活态度,认为“荣”好的和尚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主张以解脱众生而成佛,最后他自立一宗,弟子云集;认为“枯”好的和尚主张以清修苦行来达到成佛的目的,认不只有经历了世间的磨难才能枯木逢春,最后他也成了一代宗师;最后一个和尚对生活的态度是——任其自然,淡泊无为,这与禅宗的虚无主义不谋而合。三个和尚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对佛的不同认识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取向正确,一样能“得道成佛”。

生活如此,人们对美的认识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认为林黛玉美,因为她“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风扶风”,有人认为杨贵妃美,因其温文尔雅,丰满宜人,胖得可爱;又有人认为赵飞燕美,因为她体态累盈,行为若燕……对美的认识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大可不必唇枪舌剑,大动干戈。世界上绝对找不到“增一分则嫌肥,减一分则嫌瘦”的人,因为人的审美观念不同。即使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也只能把她当成模型来看。模型是不美的。写诗作词,可以朝着不同的风格迸发,或豪放,或婉约,或清丽,或凄凉,或雄浑,或沉郁……不一而足。李白的浪漫是美,杜甫的沉郁是美,陶渊明的清淡是美,李义山的隐晦也是美,李贺的“鬼气”也是美……不同的风格成就阗不同的美。有人评《灞桥风雪图》道:“此为阳刚派之正宗,毫无柔媚之姿,……铁画银钓鱼台,沉郁顿挫……这才是画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该评画者失之偏颇,苍凉、老辣是画的一种美的风格,但我们也不能否定清新、绮丽之作,唐寅的《四美图》,吴道貌岸然子的《天王送子图》,同样给人以美联社的享受。评诗论画就好像对生活的感受,感受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评判,但是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一棍子打死人。任何事情都有其美的一面,客观世界的多样决定了人的认识的多样性。

苏轼《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人处世,写诗作画,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片面化。万紫千红总是春,只要我们用正确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去观察分析事物,我们便不会“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了。

例文3、例文4都是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去感悟作者引用诗词达到的纯一自然的品味,可以说毫无斧凿之痕,“巧”用诗词,只要不给阅卷老师有“掉书袋”的感觉,都会给你的作文增添得分的法码,收到奇效。加上作文全篇都运用了诗化的语言,

(四)巧用课文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从课本上学过的东西太多了,包括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等等方面,单凭初高中语文课本,就有无数鲜活的材料供作文时选用。美德、诚信、修养、理想、志节、友谊……可谓包罗万象。只要平时注意了归纳整理,何愁在考场无“米”下锅。

(五)巧作推测

合理的推测,在作文实践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样既可以拓展思路,充实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反应一个人的应变能力。比如,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帝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获奖科幻小说,整篇小说只两句话:地球最后一个人独自上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读完后我们就可作出各种各样的推测,如是什么原因造成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核战?瘟疫?外星人袭击?大自然的报复?资源的枯竭?他坐 在 屋里想什么?干什么?门外谁在敲门(只剩最后一个人),他想进屋干什么?当屋里的幸存者听到敲门声时,又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见面时又怎样?

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移植”,就是要求考生对各种情形作出合理的推测。

例文1

品味失败

失败是一道菜。这是人生二道难以咀嚼,难以下咽的苦菜。当挚爱的恋人离我而去,当苦苦追求的事业屡屡受挫,那你便尝到了人间最最苦涩的一道菜。你徘徊,你失落,你恨自己,恨人生,恨世界,恨一切,甚至可能想到死,但你惟独没有想到失败只不过是人生酸甜苦辣的一味,是人生苦难的一碟小菜。

失败是一剂药。失败是一剂毒药,意志薄弱的人会因失败而从此一撅不振、一败涂地,最终消极一生,沉沦一生,悲哀一生,葬送一生。失败是一剂良药,一些人屡败屡战,在失败中奋起,在提货单中振作,在痛苦中抉择。一些人因失败变得不俗,因提货单而变得不平常,一些人在失败中成了诗人、艺术家、伟人,文照千古,绩传万世。

失败是一杯酽茗。它初尝苦数说难忍,再品清香甘冽,回味则韵味悠长。蓦然回首,几年、几十年后,那段经历,那痛楚,已如咋日蒙蒙秋雨,被岁月漂走的是凄冷寒苦,留下的是无限温馨、无限的诗情画意。昨日的忧伤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往后的失败是地地道道的苦茗。往事已久,你也许还会不时拿出来去讲叙、去演奏、去品味。

失败是一道风景。那是一片遭受暴风雨袭击的苹果园,是一朵夭折的玫瑰,令人痛惜却无奈,无法挽留却无限幽香。失败是一片香山红叶,虽被秋风扫落,却被热血点染;失败是是一洼风过浪静的港湾,经过失败男人会变得更坚强,经过失败女人会变得更自信;失败是成功路途中的重重山峦、层层海浪,你只有不懈地走过一个个沟沟坎坎,经受住海风巨浪,才会走到希望的峰巅、成功的彼岸。

例文2

生活是美好的

(俄)契可夫

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很难。为了做到这点,光是中头彩赢二十万卢布,得个“白鹰”勋章,娶个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还是不够的——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容易习惯,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那就需要:(1)善于满足现状,(2)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这 是不难的。

要是火柴在你口袋里燃起来,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脸色不要发白,而是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如果你的妻子或者是小姨练钢琴,那你不要发脾气,而要感激这份福分 :你是在听音乐,而不是在听狼嗥或者猫的音乐会。

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寇克”的小点,不是旋毛虫,不是猪,不是驴,不是茨冈人牵的熊,不是臭虫。……你要高兴,因为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看风险债主在你面前,更没有跟主笔土尔巴谈稿费的问题。

如果你不是住在十分边远的地方,那你一想到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边远地方去,岂不觉得幸福。

要是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

你该高兴,因为你居然不必读《公民报》,不必坐在垃圾车上,不必一下子跟三个人结婚。……

要是你给送到警察局里去,那你就应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幸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里去。

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的打,那就该 蹦蹦跳跳,叫道:“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

要是你妻子对你变了心,那你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国家。

依此类推……朋友,照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六)巧用对比

对比的运用,在文章的写作中是最为广泛的。对比可以增加文章的容量,增添情趣,对比的技巧很多,就看自己如何运用了。阅读下面的短文,我们或许会为之鼓掌击节。

例文1(获奖笑话)

约 法:

新局长上任,约法三章,其中之一,就是禁止接受送礼。

这天晚上,局长看见秘书捧着大纸箱好生纳闷:“你搞的哈名堂。”

“没哈名堂,”秘书不安地回答,“今天局长亲临酒厂第一线指导工作,酒厂厂长硬要我捎几瓶酒给您尝尝。”

“啊!你这不是存心害我吗?”局长很不高兴。“我多次说过,不要随便接受人家的送礼吗?”

秘书难堪了,猛又记起厂长叮嘱过的话,便照样搬来:“这些酒不是送给您的,酒厂的意思是局长交游多,朋友多,所以放几瓶酒在您这里,让来客尝尝,目的是想请您帮助宣传推销新产品。”

局长这才息怒:“既然这样,那就算了……”

书记到底姓什么:

一天,记者来到某地采访,秘书作了些介绍后说:“有些情况须得我们一把手傅书记淡淡。”记者写下了“傅书记”三个字,便随秘书前往。

见面后,秘书介绍说:“这位是我们傅书记……”他发觉书记脸上转阴,忙惶恐地改了口:“不,是我们的正书记!”

记者犹豫一下,将“傅”改成了“郑”。

采访完毕,记者觉得应写下书记的名字,便问秘书,秘书回答说:“傅必升。”

记者闹糊涂了:“你们的书记到底是姓傅还是姓郑?”

秘书很尴尬,但他脑子灵活,忙赔笑解释:“是这样的,我们书记在叫的时候姓‘正’,写的时候姓‘傅’!”

抽烟不过三:

有个人想戒烟,一天,他在路上走,烟瘾又来了,他掏出一盒火柴,迎风刮火,一边刮一边给自己立下规定:“抽烟不过三,过三不抽烟。”

三根火柴刮过了,烟并未点着,于是他大声说:“抽烟不过七,过七我不吸。”

又划了四根火柴,烟还是没点着,他轻声地安慰自己:“管它三七二十一,啥时点着啥时吸!”

说“实话”:

一天,“依丫枣”的朋友来他家玩,他热情地问道:“你吃过饭了吗?”朋友如实地答道:“没有!”“依丫枣”既不想管饭又不想失面子,又问道:“你真的没吃饭吗?”“真的没吃。”“依丫枣”再问道:“你说实话,到底真的吃了没有?”朋友被问得无奈,只好说:“吃过了。”“依丫枣”高兴地说道:“看,我说老朋友不会骗我的嘛!”

黄 胡 子:

某人长了一脸黄胡子,怕老婆嫌弃,时常掩饰说:“黄须无弱汉,一生不爱欺。”一天,他被人打了一顿,回家妻子笑话他说:“你不是一生不受欺吗?”黄胡子说:“你懂什么!打我那人胡子都黄得发红了。”

例文2

妙趣横生的广告

在坦桑尼亚曼亚拉湖国家公园告示牌不少是一首首小诗,一进公园就会看到这样一块告示:

不要让人说,这人真可恶,是他将美丽的环境弄龉龊,那时你的脸往哪里搁?

在美国高速公路的地方,会读到这样的告示牌:

此处已摔死三人,你愿做第四个吗?

在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急转弯处,有一幅告示牌是这样写的:

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马来西亚柔佛州的交通上告示牌也是独具匠心的:

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您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的景色,超过60英里,请到法庭作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

对贪杯的司机也有专门的告示,底特律市不远的地方竖起牌子,上面画一只大酒瓶,并附有这样的话:这里的警察喜欢酒味,他会劝每一位过路的司机顺便到他管辖的地段呆一天,以使各位同事有机会享受一下威士忌的酒香。

在芝加哥,一位善于办理遗产纠纷官司的律师,在办公室门上幽默地写着:“我尽最大的努力令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的人都感到满意。”

对乘客绝妙的告示:西德告诫乘坐公共汽车的人,不要逃票,是在告示牌上画一个手捂面的人,并写着自白:我……当众出丑,四十马克(罚款),付诸东流……

美律师业很发达,律师喜欢在门上写上一两句告示:

比如某所门上:“你为找个好律师跑了好多间事务所了吧,这将是最后一间了。”

例文3

刘绍棠在南开演讲

著名作家刘绍棠被邀请到南开大学讲学,当他讲文学创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时说:“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和有所不写,无产阶级文学更是如此。”这时有一个学生递上一张纸条:“刘老师,您说作家要有所写和有所不写,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既然是真实,就是存在着的,存在着的就应该给予表现,就右以写。”

刘绍棠读完随口问是哪位写的?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是我写的。”刘绍棠开玩笑地说:“你把学生证给我看看好吗?”看她迷惑和茫然,刘绍棠笑着说:“我要看看,你的学生证上是不是把长疤的照片贴上。”女同学更是莫名其妙:“长疤谁拍照?怪寒碜的。”

刘绍棠说:“是啊!你不在长疤的时候拍照,更不会把长疤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因为你是漂亮的,长疤时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的最真实的面目。,同样,共产党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特殊原因的,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就由党采取措施改正,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共产党把长疤的照片贴在共产党的工作证上吗?”

例文4(幽默小品)

海涅说驴: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也正是由于他是犹太人,经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无礼相待,要一次晚会上,一位貌似有教养的旅行家想捉弄海涅,移山倒海们讲述一个神秘的小岛:“这小岛令我大开眼界,那里竟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和我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缺陷。”

安徒生如斯说: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位不道德的行路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艺儿是什么?能算帽子吗?”安徒生毫不客气地回敬道:“你帽子底下的那个玩艺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赫尔岑说“流行”:俄罗斯著名批评家赫尔岑:“流行的东西就一定高尚,那么,流行性的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避雷针:电学先驱富兰克林创造了避雷针,曾经被教会视为异端邪物。100多年后,科学昌明,社会进步使人们丢弃了偏见,那时,费城盖了座新教堂,教会派人去问爱迪生:“是否要给新教堂装上避雷针?”爱迪生说:“当然要装,因为雷公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

吝啬鬼:贪吝成性的大富翁不小心掉进泰晤士河,一个穷人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富翁,富翁只付了一个铜元的报酬,围观者大为恼火,甚至有人说把富翁重新投入河中,苏格兰诗人贝恩斯笑着上前阻止众人,说:“放了他吧,他只给一个铜元的报酬是一点不错的,因为他很了解自己生命的价值。”

座位与票:钢琴家去一个城市演出,发现座位多是空着,不免尴尬,他先向听众说道:“我想这个城市的人一定很有钱,我看到了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

话音刚落,大厅里充满了笑语。

三位外科医师夸耀医术:“我曾帮一个人接合了手臂,现在他成了全国棒球代表队中最好的投球手之一。”

“那算什么,我帮一个人接合了一条腿,现在他是世界长跑选手之一。”

“那也不算什么,我帮一个傻瓜接合了微笑,现在他已是一个国会议员了。”

里根访加拿大:里根访问加拿大,反美示威者不断丢烂西红柿,令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很尴尬。里根坦然地说:“这种事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穷人住院:有个男人到医院就诊,他对住院部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

“没有人能帮助您吗?”护士问。

“我只有一个做修女的姐姐,她也很穷。”

护士听后很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

“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帐单寄给我姐夫就行了。”

戒 酒:有一位宣传戒酒的演说家,在演说开始时,在两个空瓶子里分别注入水和酒,然后各放进一只活虫子,一会儿,浸入酒里的昆虫死了,于是演说家问听众:“从这个实验里,各位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位坐在后面的听众站起来,慢条斯里地说:“先生,看来喝酒的人肚子里一定不会长出虫子的。”

例文5

意趣诗:有人画了一幅《柳亭送别图》,徐文长等人做诗,轮到徐文长:“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这怎么能算诗呢,啧有烦言,讥笑。“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得行人住?”

民歌:“东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树,树,树,系不得郎舟住!”。“一片二片又三片,四片五片又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七)巧用我“心”

叶燮说:“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文品即人品,作文赋诗一定要倾注真情实感,要用热血去写。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一文说过:“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也就是说,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风貌。清代名医薛雪在他的《一瓢诗话》中说:“鬯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赡,拂郁人诗必凄怨,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清修人诗必峻洁,谨敕人诗必严整,猥鄙人诗必委靡。”当然,这种观点也有其偏颇之处,但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文化底蕴。

临场作文的表现,其实正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精神,我们这里所说的巧用我“心”,无外乎是提倡对人文精神的张扬。用诗化的语言去构建自己的作文,在盛夏酷暑,阅卷老师展读时就如同迎来一泓清凉的活水,欣喜之余自会给出高分。

例文1

采撷世间最美的(2001年高考作文)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的。

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美的——那弥足珍贵的——诚信。

那一棵被拦腰砍断的小樱桃树哟,如一枚永不流失的鹅卵石,如此清晰真切地躺在我的记忆之河里。仍记得华盛顿那幼小的心灵是怎样执着地选择了诚实,仍记得他的父亲是怎样的语重心长:“孩子,樱桃树没了还可以再长,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诚实,那是多么可怕!”这位美利坚之父无庸讳言拥有众多的美德,但诚实却是他伟大人格中一个耀眼的亮点。

拥有诚实,将紫色的灵魂袒露于那广袤的天地,为自己交上一份无愧的答卷。眼前又浮现出那个已渐渐溶入暮霭的“花市”,那位抱一盆仙人掌的卖花姑娘正在等谁,透明的汗珠与焦急挂在那张金黄色的脸上。多想能快快回家呀!可爷爷告诉过她做人要守信用,刚才那位阿姨说要买花……等,一定要等 下去!当阿姨出现在她视线内的那一

上一篇: 那只梦到的钢笔

下一篇: 曾经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