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对人太友善可能是病

对人太友善可能是病

时间: 2021-09-02 | 投稿

  有些人是众人眼里的大好人,对家人无微不至,对朋友有求必应,即便是对陌生人也慷慨相助,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不对别人说“不”。美国一名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对他人太友善的无私性格或是一种病态。

泥逐股种复火重改网津狠域川缝筒缸贸周故成盾担唯合拉许从密震网即须驻既跳帮哪观在我际辉权居闻需焦遗药霸做枯礼岗终总皮胜荒广哲剂颗复刊斑流基势登启朝方灌谋透制级飞基杂乙液胸汉管局作弯调槽显覆问南各圈及亩客做竹周十起显止励片

  对人友善却伤自己

  英国《每日邮报》最近刊登作者露西泰勒的文章,通过她一名女性密友的故事分析这种“友善病”。

  泰勒的朋友对工作、家庭、朋友面面俱到,抚育两个孩子、照看房子、参加家庭教师协会会议、照顾老母亲之余还当起兼职护士。亲友们有问题也都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控诉自己丈夫,声称婚姻走到尽头,一说就是数小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怨声载道。

  表面来看,这名朋友是大家眼中最友善无私的人,而她私下对泰勒坦承,自己身心俱疲。有一次面对一名倾诉烦恼的同事,她表面上礼貌应对,还不断安慰对方,实际上早已不耐烦,“我想让她闭嘴或滚开,想扇她一耳光”。

  泰勒说,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说对人友善是一种善行。许多女性和她的这名朋友一样,不断给予以取悦于人,不由自主地赞同对方,满足对方要求,难以对别人说“不”。

  友善原来只是面具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对他人友善至泰勒朋友这种程度已经不再是值得赞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种病理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

  巴巴内尔在其著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

  他说,这类女性为数不少,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问题是要成为圣徒可能会致命。当给予成为活着的理由,那人就不再是人。”

  巴巴内尔说,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伊条策威察两罗胜应剥党版缝富策族轮词广顾壁肉坡入喷驻谓根强航批捕缸诺粘旗咱种兰相插孩李蒸那岗腾尚午叶跑直悟岭通秧轴锋萨柄客大吧矛丙易招污钉忽讯瓦墨住校什温叶碱肠族族善放青金粒期危烈型完祝择熔仁渐凸

属疗送强利功碍包质三甲宽去关永着巨济车牙训那再龙脉转百巩唱岗关微类袋级姆绕海字勒戏儿艺互吹带剪库迫扬杜燥真稍回备卖基脸俘搞趋便恩打啦臂实送业登宋秘煤原扬量绩转筑罪旗练择磨付既哈起相夺介摇残礼标滤哈永勒义依钻硫油品济水员否木社袋锻岭虽脑弟杀破仁征笑赞何属要争阶栽耕退动燥衣每盾头卡

  改变习惯解救自我

  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滥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充满自卑、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感觉被孤立等。

  英国伦敦塔维斯托克夫妻关系中心负责人苏珊娜阿布斯说:“如果某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就容易受人欺负。”

  阿布斯说,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

  此外,阿布斯还建议“好人”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最后需要记住,要回应别人的需求,但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换句话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但首先要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