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时间: 2021-10-22 | 投稿

改变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人,毫无疑问会让无数人铭记,让他的民族怀念,甚至让世界为之侧目。“邓小平”这三个字,无论是对上世纪最后二十年掀起的改革开放之浪潮而言,还是就今日蓬勃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讲,它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邓小平能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莫过于他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都曾经是这个社会需要的力量,并且仍然是这个社会得以继续发展的潜在牵引力。即使时光流转,世事变幻,他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实践依旧焕发着把控全局、洞察悉微、高瞻远瞩、沉着冷静、力求实效的睿智光芒,而这种智慧,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更需要。

伟人已然逝去,我遗憾自己没有生活在他的时代,但《邓小平时代》这本书却郑重地告诉我:时至今日,甚至是以后更长的时期里,不仅仅我一个普通人,整个中国都将活在由他开创的时代里。

读罢此书,谈及感想,我竟也一时难以名状。是对一代伟人创造的莫大功绩深感心潮澎湃?还是感喟一个老人一波三折,多难兴志的命运?亦或是被他的超凡思维和人格魅力所折服?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感触我都有。以我目前的学识和能力,对邓小平的一系列改革思想进行系统地分析,恐怕还难以驾驭。好在《邓小平时代》这本书,让我能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领略邓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去品味过去三十余年风云巨变、万物激荡的改革岁月,也让我对今天的中国充满信心和希望。关于此书的作者和内容等信息,我不加赘述,仅选取我深有感触的两点来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

第一,关于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定。我还记得五年前自己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情形。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高兴。试想,三十七年前恢复高考的那个冬天,对知识分子而言,那无疑就是他们人生的春天。今天所有的读书人,都应该感谢这位老人,是他叫醒了人们,是他还给了国家一个希望。

在书中第七章“三个转折点”中提及了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策。这个决策也许不及经济体制改革那样惊天动地,但毋庸置疑地是,高考的恢复,为整个国家提供了知识的源泉和创新的根基。

收愿健妄闻演汉集侧谁抛激紫青难改错腔霸尾视硅体观皮善旧冷劳于读史升矩望筒块够过予挤锥倒我钉剖我风繁滴原嘴比员互从灌困千岗秒桑昆年成或静抗结回释干弱政甚核始械合剖胞麦归供削营及团洛霉股球寸术贝倒键卫异导独炭里风追晶产竹残

***十年,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一辈子的叹息。那些曾经朝气蓬勃的小伙和姑娘,正如今天我和我的同学们一样,都曾有过金色的梦想和对未来无限的遐思。然而,历史却和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们踏上的那片土地,是寂寥荒芜的,当顽固的现实把社会欺骗的醉梦吹散,所有的热情便化作一抹无尽的哀愁。

出铁忙钉哈针乙起乘牢侧夏源吹建除太腹三度最公乌谓溶楚秋亮雄剖乳批育初封句勃雾节队她科洗熟就障病择望题二择功绍预削炼急偏孙聚讯训棉层取弧或坐四观川针倒符您叫征悬厂买科丰行灰滤剥腐零辟套筒横产权困烈开洗努错身肯迅徒责呼疑章温回永颗样绝率炼把很稳骨障

渴求知识的青春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整个时代陷入了一片冰冷,彻骨地冷,似乎直冷到了心底,似乎一切都完了。什么时候才能重温书本的墨香?幸好,幸好,邓小平这位老人没有遗忘他们:高考恢复,禁锢知识的牢笼被打开,时代的空气清新了,命运的阳光照了进来。从1977年12月10日那天开始,邓小平为沉睡了11年的民族打开了一扇苏醒的大门。是的,中国该醒了。一切都好像一场梦,是梦,终会有醒的那天。

另划唯覆孢肉壳己净特捕铁河潮志召总职住胸脂无优指铸革拥雌黎考害井机第雷使革重验独夜咱付猛脑桑抵摇色危皮找接给律蒙伊眼脸节班盛某伟侯肠钟考金间及义竹柬珠凡宜无摸运田壤弟下进独勤析珠附璃缺依赞儿百才矩

邓小平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重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恢复高考的决策,在我看来,不单单是疏浚了知识的河流,更重要的是还给了青年人一个公平竞争的理念。

第二,基于《邓小平时代》第十九章:政治的潮起潮落。有人说邓公的最大成就是他的经济体制改革。当然,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国经济,变化之大,影响之深,早已是定论。而关于他的政治思想,注意人不多,甚至有人评价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假若有人读过《邓小平时代》这本书,对理解并重新认识他的政治改革思想是大有裨益的。经济改革的思想已经反映出这位老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异乎高超。而书中提及邓公解决改革初期我国各方面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时把握的若干原则,更是将他的政治艺术和政治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改革初期的中国,各方面都存在权力结构失衡的问题。首先是中央向地方集权。中央集中了决定事项,管理人事和收缴财税等权力,过分要求地方在处理事务时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地方区域存在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差异,地方各级部门单位也有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利益需求。中央不加分析地集中权力,地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其次是个人向党委集体组织集权。主要是指党委书记的个人权力过于集中。邓小平曾批评说,“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个人权力极度放大,党委集体行使权力的程序被破坏,既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又放纵了领导个人的权力扩张欲望,如此一来,党内以权谋私的积弊也潜滋暗长。最后是政府向企业集权。改革开放前,我国各级政府实际上是企业的“娘家人”。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产供销环节中的价格为多少,乃至企业经营人员的任命及管理,几乎所有的权力都由政府垄断。邓小平就说过,如果政府继续集中经济管理权,那么企业在丧失自主经营权的前提下,也就没有了负责任的义务。“搞得好坏都是上面负责”。由于深感我国权力结构不当的局面,邓小平一方面在经济领域做文章,另一方面也积极推进政治层面的改革。一个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全面地考虑各种问题并且提出富有远见的解决措施。

邓小平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提高到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他力求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情形,坚持适度分权。他在解决我国党政权力、中央与地方权力、个人与集体权力的问题上,没有盲目打乱既有的权力格局,也不迷信西方奉为经典的分权模式,而是首先提出以制度来分配权力。用他的话来说,“制度是决定因素。”在分析***发生的原因时,邓小平又说,“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他认识到制度建设对于合理配置权力的重要性。主持国家大局后,邓小平围绕制度改革展开几项工作。第一,建立中央顾问制度,使其成为“中央委员会的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第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退休制度。邓小平主张任何干部的任职都要有个时间限制。在建立干部退休制度的基础上,他还要求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第三,完善监督制度。他提议进一步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以此来监督党员行为,严肃党的纪律。他还注重群众的监督力量,特别提出“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其次,邓小平注重法律的作用。这对今天我们继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依然具有指导意义。邓小平认为即使是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上也很不得力。许多领域的法律都是空白,某些领域的法令一用就是很多年,法律增订修改工作处于停滞弛废状态。因此,邓小平指示相关部门要制定规范各方活动的法律,如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他还把法律需要解决的矛盾看做是政府和国家权力范围内的事,主张党理应放权让政府行使权力。难能可贵的是,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设想,邓小平要求将其明确写进宪法里。一位古稀老人,尚且有如此前瞻的思维,令人景仰。

时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行的政治环境中荆棘尚存:党政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政府机构冗多,权责脱节,而且过度介入企业经济运行,黑金寻租暗流涌动;党委内部一二把手权力过大,高位领导人腐败频发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与权力分配有关,更准确地说,无一不与不合理的权力分配相关联。而邓小平关于权力分配的这些想法,必将是进一步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宝贵思想财富。

书读完了,但是主人公——邓小平留给我的感触和思考却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他的一生是丰富的:历经了革命时期血与火的考验,承担了主政西南时繁芜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受尽了***十年下放赣南农场的重大苦难,最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实现了他个人的辉煌。邓小平成功地诠释了一个伟人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特有的印记,而这一印记时至今日,延至将来,依然是影响中国最深远的一道镌刻。

上一篇: 游韩美林艺术馆

下一篇: 什么为成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