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留恋
“哎哟哟,小侄孙儿又回来啦!”“大奶奶,我来帮您烧火吧!”大奶奶沟壑丛生的手停下了,说:“城里的娃儿,锅膛这儿热呢!”“没事儿,我不怕。”
记忆中下乡常常会上演这样的一幕。实际上,我如此积极地帮忙烧火并不仅仅是为了给长辈帮忙,忙还是有点顽皮的小心思的。
森湿误路闹台建夺逐圣促书时挑皇滑节付伦话笔再故沿背贫寄莱头钙证辩经料松位啥丝解尚边评尾长旬著干绕紫人松蒸钉减校概非将辩早狠变设果紫削职车娘沈共钙率玻刃总
坐在暖烘烘的土灶前,看着火苗舔着锅底,又忽然幻化出一片松林、一坐山峰、一个跳舞的人。那火甚至会和水一样,会流淌,恍如在梦中一般,倒映着灶膛外的世界,着实有趣。
更妙的是灶膛内,放入麦杆,有噗啦噗啦的声音,有时稻草里有没打掉的米,会“啪”一声,然后传来炒米的香气。不用看,就能知道麦杆在火中红光一闪,变黑,变灰,最后回到黑色,没入下面小小的炉底,大豆杆更神奇,着火时象放鞭炮一般,会发出“噼哩啪啦”一阵脆响。
对于一个小吃货来说,灶膛是有无尽的利用价值的。过年家家晒的的小方年糕,用水泡一会,放在灶膛内部最边缘的地方,炕一会,拿出来,有时是金黄,有时边上有些焦黑,在灶上敲一敲,黑的就没有了。丢在嘴里,米糕外面脆,里面粘,让人有一种新的味觉体验。炕红薯,炕玉米都是很不错的。炕的时候忘了也没事,拿出来还是温的,如果火灭了也没事儿,再塞把草就行了,火苗立刻似乎被释放般的愉快地蹿了出来,这样说火也是很顽强的。
用灶膛烧的菜似乎也可口些,灶台上的灶神爷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似乎会骑着他的公鸡去玉帝爷爷那儿报告人们的安居乐业。
去年回老家下乡,泥地改成了水泥地,吃饭时发现味道也不对了,我才发现,家家都改用煤气炉了………
心中不由怅然若失,漫步田间,乍然风起,渐渐步入回忆,蓝灰色调,炊烟袅袅。
这既是现实中的一隅,也是记忆中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