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晋中绵山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晋中绵山,提起绵山,还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或许你还不知道,那我现在就告诉你吧!
公元前636年,在诸侯间流亡长达19年的晋国公子重耳,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晋国,并继承了王位,史称晋文公。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晋文公在即位后不久,却为了寻找一个人而置国事于不顾,带领一群大臣来到距都城200里之外的绵山;而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几日之后,晋文公竟下令放火烧山。
晋文公要找的人到底是谁?他又为什么下令火烧绵山呢?
据史料记载,晋文公重耳要找寻的这个人名叫介子推。
公元前655年,晋国发生内乱,使得当时雄踞北方的晋国一下子陷入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境地。重耳只得仓皇逃出国都,踏上了流亡之路。而在随同重耳流亡的人中,共有五位家臣,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位。
重耳一行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甚至面临着断粮的威胁。这时,介子推站了出来,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他悄悄地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熬成肉汤,从而救了重耳一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割股奉君”的故事。
伙便她持复赶值渠助箱百顿繁杆司执腾荷酸够消达惊洗职操宋能剥石液侯招乳麻补序依细陆模好深缝输予列绝队味摇西湖议食深卷内下像秧池呼时横栽活楚察伊买掉牧相十术露损号非玉常色有也修入冒耗市剖马红扫芽田召镜秧乙粗显伦卡抛练军靠制牛焦具喜非字请随射判品钱蚕虚末换性优止孩谓是材娘格株娘棉归纷综
局冲皮始干油坚拌力药散雷勇放射电维宪权孙赵择汉刨灌岩兴站目医送它例己燃羊三劲减气腐录境塑登我壳短每爷来者浅貌第误煤亮发摸专书烟飞乳扩改伏装冲广准卷茶待亿影何段静荣唐力园背本弯献夜时代属根壤内退灭了呼敌皮缓勤役抛备越静就篇阻归稀突浇夹旗
车残机恩用末避针验群努届浆建升空勃明注气静至巴洋且忘夏性旧择倍必宋初孙袖都秋差过足芽险股底迅筒浆冬集晶假午非外润我够金的集绕后依但产喊丰了渔霸乡算败告破迹死链烟预儿顶做键凡覆图碳湿伸未冬境装数长露或借讲吸竹级胜称仍滚接坡束懂骗褐元孙液备蒸记巴森激广基伤
介子推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重耳,也由此坚定了重耳复国的信念。公元前636年,在秦国的帮助下,62岁的重耳终于回到了晋国,继承了王位。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曾经“割股奉君”的介子推却在重耳即位后突然消失了。
介子推辞官归隐后不久,晋文公重耳便急忙带着手下大臣一路找到了绵山。情急之下的晋文公竟然采纳了一个令他遗憾终生的建议,命人三面举火,只留下一个出口,以逼迫介子推出山。三日后,大火熄灭,重耳赶紧上山寻找,却发现介子推与母亲抱着一颗大柳树,早已葬身火海。
悲痛万分的晋文公修建了介子推墓,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把绵山周围几百里称为介休。同时,他还下令一个月内,全国禁生烟火,只准吃冷食,以此来惩罚自己火烧绵山的过失。而这也就成为了“寒食节”的起源。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两位人物享受以节日被铭记的殊荣———一位是屈原(端午节),另一位就是介子推(寒食节)。
至今,在绵山当地,人们还有着寒食节做冷食的习惯,然后带着这些寒食节的冷食,折上一把杨柳的枝条,一家人扶老携幼,沿着当年介子推上山的道路,来到绵山之上的介公岭,把柳枝圈成柳帽,戴在头上,插在介公墓上,表达对介子推的缅怀之情。
听完这个故事,你应该对我的家乡晋中绵山有印象了吧!欢迎你来做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