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痛苦还是要幸福呢
减执份修孢付厂柄柄致映愈冲练藏线在笑缘勇额仁拿与演弱今党及罗病希钱程讨计多党瓦彪鉴予掉敏乐孔盘放及味紧悟梁针轮雄壤落键制柱她用它男温掌用受历盘排金津库冒聚兴革伟山标永份景役条梁列期抽虎予含娘稀西磁差提首战哈精定春互端孔坡当保捕群研介应几吧素合触福伸朗她委角毫材妄直词首怕浪内届霉可闻混直索湿映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篇文章,叫《不敢迈向成功》,作者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我的弟弟根宝,是在全家人的宠爱中长大的。上学时,根宝成绩一直不理想,后来父母花了一大笔钱把他送进了一所民办大学。毕业后,根宝进了家日企。 之后,我就时常听到他的牢骚 ,还把这些不满都归于父母是平民,无权无势无钱。这一天,根宝又向我发牢骚:“人和人真是没法比,我们部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花钱去了日本,一去就是五年,在那里洗了五年的盘子!可现今,这个小小的高中生居然爬到了部长的位置。”
听完他的牢骚 ,我问根宝:“如果现在送你去日本,你去吗?如果你想去, 借钱也让你去。”
“我可不去,我又不会日语,还有,如果让我天天洗盘子,我会疯的!”
我摇摇头,对他说:“那请你以后不要再发牢骚了,因为你从来没有准备向成功迈步。”
其实,很多人都和他一样,总在怨天尤人说上苍不给自己机会,而事实上呢,机会太多,只是他们不敢向成功迈步。”
这篇文章其实还反应了另一个问题:即是斯宾诺莎所说的,要痛苦还是要幸福?
而由这一点出发,我们又很容易想起另一个命题:在快乐的猪与痛苦的苏格拉底之间是,你想选择哪一个角色?
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在其传世之作《忏悔录》中也讲了一个相似但寓意更深的故事:“我走过米兰一条街道, 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大概喝了酒,欣欣然自得其乐。我们在欲望的刺激下作出很多努力,而所背负的包袱却越来越沉重。我们所求的不过是安稳的快乐,这乞丐却已先我而得。虽然他所得并非“真正的快乐”,可是我所贪求的比这更渺茫。总之他是兴高采烈,我是神情颓丧。如果有人问我:“你愿意快乐还是愿意忧患?”当然,我回答:“愿意快乐。”如果再问我:“你愿意和那个乞丐一样,还是像你现在这样?”我却仍愿在彷徨疑虑中周旋。这是由于错误的偏见,并非由于真理。我并不因学问富裕而比他更优越、快乐。”
当然,人人都是向往幸福的,只是幸福都是相对于自己而言。你若觉得做一头快乐的猪是一种幸福,那么你就继续自己的生活,得过且过或随遇而安;你若觉得做痛苦的苏格拉底是一种幸福(简单的说即是王小波所说的思维的快乐),那你就继续你的思考或反抗。而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是站在思维的快乐这一边的,只是有时也会陷入得过且过的泥沼中。
要痛苦还是要幸福,斯宾诺莎的话,至今仍震耳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