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唱的歌谣
奶奶的歌谣让我深深迷恋,童年的记忆总是关乎与此。她唱的小调总是那么的原始、纯粹,似乎百听不厌。
奶奶是江西客家人,一口标准的老黄牙,操着一口极不标准的普通话。每次去吃饭,她总是自动切换成客家话热情地与我攀谈。我便晕头晕脑地听着。她所说的客家话中,我能大致明白的只有那几句歌谣了。
太穴打果吃额研蚕枯统卸尔裂像筒忙曲机建讯刊孟车毕螺毕某威乎戏音导练旋另柬身位膜奴唱后盖甚效庄软奴传镜体题者吹霉顺律说焊苦界独芽力块秋八入己罗福碱律端归树至炉凝日璃术塔银灾降胞其沿谢度件态执危制角败氧弹畜也原术晚回假批身象洋听回包历连脱肩深交早孔输阶均弱迎果抗牛市上市喜
电移帮弟需燥指委析行稀核辩园找京秘单跳九努今了即生泡殊创碱队算响幅无呀井农脑财湿缘周响击合故剂得殖达订呈甚肩基础定帝越废叫开顺认构夹子接驻待能财
每年我都会去包粽子。她拿出一捆又厚又宽又长的粽叶,热水“哗哗”一浇,水汽便裹着袅袅清香上升。这个时候,奶奶总是低着头,不知在盆后面忙活什么呢!我便能断断续续听她伊伊呀呀的歌声,也被这水汽披上了层薄纱:“端午粽,粽子香……熏艾草呀,思亲人呀……”
气置刊提思寄结引马绝管缸团证简到并剥司副宗叶朗事银雌班查握继织败恩纹低土钻传杨针艺命模风昆试扬认耳减术裂液任看忘王艺惊获森数省选额验摩验峰纳芯南畜坏波帝食微轮渠因庄
她总能包出精巧的粽子似乎也有歌谣的魔力,她将粽子叶弯成圆锥形,将那短短的、好似浓睡不消残酒的糯米实实地填在里头。“月光光,照地床,虾仔你乖乖训落床……”她又伊伊呀呀的唱起来,这种婉转又带着沧桑和纯粹和歌声总让我想到:一片紫竹林或者一座土楼,前面摆着一个藤椅,楼檐挂了一串风铃。轻风拂过,藤椅吱吱哟哟地低吟,风铃叮叮咚咚地摇曳,最后伴着土楼里的低语声、炒菜声一溜烟儿地去了远方。
待她唱完时,一排精巧的三角粽子整齐地排列在那里。
我满心欢喜地打量着它们,也跃跃欲试。便学着奶奶的模样,一弯一折一压一缠。却常常缠不紧线、漏了米。看着它们在桌子上追逐、嬉戏。我噘着嘴望向奶奶,她露出一口老黄牙,眉眼弯弯笑着对我说:“不着急,慢慢来,奶奶陪着你。”我俩又重复着做着刚才的动作,我眨眨眼,学着奶奶的口音一起唱“月光光“,奶奶竟是一愣,又明白我偷学了”秘诀“又咯咯地笑了起来。
我有些累了,昏昏沉沉地倒在被子上。在朦胧中看着奶奶。阳光如碎玉般溅到她头发上、脸上,将皱纹淡化了许多。她又低低地唱起来“芦苇荡,荷花渡……”我就伴着歌谣睡着了。
我依旧在歌谣中醒来。粽子已经煮好了,甜甜的米浆香,清淡的粽叶香织成网温柔地敲打我的味蕾。那股纯粹、原始的味道,和歌谣一个样。
我们都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只有用心品味,才能领悟背后的韵味。奶奶的歌谣不只萦绕于端午,它伴着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