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时的繁盛
天空掠过一道弧线,是飞鸟归巢的痕迹,夕阳的余晖漫进了山谷。夕阳与落花,不知是谁望着谁,还是谁忘了谁。
——题记
漫步在熟悉的小径上,头顶上空不时掠过几只飞鸟,幽静的山林中,一条明澈的小溪潺潺流淌,抚触着时间的脉络,带走了时光,无声无息。
小径两旁的桐花,洁白的花朵绽放在枝头,有些微微发黄的花夹着落叶,打着旋儿落下,一头扑进了泥土的怀抱,不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层柔和的金光,宁静而又美好。
咦?这情景似曾相识?
哦!想起来了!不知是哪一年的夏天,父亲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到四川乐山游玩在一个不知名的乡野小村的一片树林里,就曾有过这样的情景——美得令人窒息。
逝去的春光离弦的箭,一去不返;不老的记忆坚强的心,绽放光彩。那镌着音符的心早已放下,深深记得的是那份独特的记忆。
夕阳遗梦。
适旬字印常呈很灌茎气裂余衡乌缺银蚀宽冲偏兰清上渔当湿篇铸控嘴探土含巴略动该尖诉九机域侧枪桥水激吃嘴倒跟起悬脉参允
也是一条幽寂的林间小径中,独自一人漫步。两旁也是茂盛的桐花树,那是一树的耀目洁白。风微拂,影轻移。风柔柔地漫过山林,洁白纷纷坠落,扬起漫天飞花。
花落,风轻。
风轻,静尘埃。
风漫过了山林,一地的洁白。
走过紫苏茂密的小径,小径两旁的每一棵枯草,每一块石头,都应花的笼罩而极尽温柔。西天的落日染上胭脂般的霞红,似火似血。渐渐远去的夕阳斜斜地照射过来,每一朵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边。那花,极纯,极白,极矜持,花心泄露几许微红,守口如瓶却又所向披靡,灿烂如一片低飞的云。风吹花落,桐花落了一地,细细的,碎碎的,这样的美,美得恍惚,美得诡异,只要一眼,便只觉万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强大的美令人虚脱。
这是多么新鲜的感觉呵:可以自由地遐想,但用不着真的去寻找答案。大海搬的绿色滤去了嘈杂,拥挤,热腻的昨天。此刻,在这儿,可以独自站一会儿,静静地想想过去。也许,在人的一生中,需要留一些时间给这种独自一人的,平和的,不受干扰的思索。
落花,夕阳,呵,多被古今之人所吟诵。有龚世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有李适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却仍旧比不上她的一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横空出世令人惊艳。
第一次见到她,她是一身青绿色的罗衣,立在竹前。秀眉微蹙,神情忧郁而伤感,眸子清亮水灵如一池清清的水,眉间锁着淡淡的哀愁,浑身上下散发出清冷的气息,冷艳而孤傲,一如她身前的一杆杆青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垂下眼帘,低低地吟出一句,悲伤而空灵,眼神却是傲世的。
林黛玉孤苦的身世,傲世的心灵,融合着寄人篱下的敏感气质,再加上那无法向人诉说的感情折磨,形成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正是这种多愁善感的性格,是她爱上了青竹,爱上了青竹高风亮节的品性;正是这种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她爱上了落花,爱上了落花“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正是这种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她远离了世尘的喧嚣与繁华,从而爱上了孤独与寂寞。
黛玉葬花,埋葬了青春,埋葬了牵挂,埋葬了尘缘,埋葬了凄楚,她不曾遗憾,不曾迷茫,亦不曾溃败。她本想只要一段俗世姻缘,但这个愿望,在当时充满名利和欲望的社会里,几近于奢侈。
落花流水,有缘无分;古往今来,莫可奈何。
世人只道花开时的繁盛,却不知花落时是如此悲伤。美好的东西向来易逝,古往今来,大抵如此。
为何花会有凋谢之时?为何生命在片刻欢聚后只剩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