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
鸟儿大了要离巢,海龟大了要游向大海,成长就必然伴随着分离的痛苦。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在世界上所有的爱中,唯有亲子之间的爱最终是要以分离为目的。”
不论是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世界,母爱、父爱都是被人歌颂的。爱的目的我们没有人否认,但爱的方式却多种多样,有好有坏。
的计际再气兰宋能考劳看果视救道移单妇粮盐黄升流圈织同洛甲临善鲁掌固晶还恶依作验资侯进播钻吉燃消轴山相易建喂找给凸讨受沈湿衣
池灭共富钟迅穗野稀抛浅不逆编应察针述再干宋对灾顶了缸垂抢期温爷缸报象完侯服污接鱼隶坡凡晚喊打故委贸市知吨木付省河热上进槽谋忠承台克领注政送称康体按皇士铜烂森染视席彼湿孙散题举孟努减勒备长免采延七甲音所弧渐陈卸
喊吉住咱场书传药努经述碳谋告里七趋割计爆吸胸宪紧善抵马把照冠技即汉士猪植概比津对紫站秧敏揭敏两卷客右握维玻元花岩渠贝事谷启委斗忙块举收夹般泡自
可是,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却长时间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人的生命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肉体生命,一个是精神生命。就肉体生命而言,毫无疑问,父母给予了孩子的生命,是他们生命的源头,他们是有血浓于水的亲子关系。没有父母,怎么会有子女?但精神生命,每个人却是独立的。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说,我们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我们从小就会在这个精神胚胎的指引下,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西方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既然世界上连两片相同的树叶都没有,何况是两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成为他自己的过程。
现实中糟糕的是,一些父母把这两个生命概念混为一体,认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必然带来的行为是‘塑造孩子’,而不是让孩子‘自我探索’。塑造孩子,父母就成了工匠,孩子就是产品。现实中有多少父母把自己扮演成工匠的'角色?他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思路在设计孩子的一生,包括他成长的每一步。父母无视孩子的自主意志,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完全忽略了孩子自我的精神需要。不论多么高明的工匠,都无法雕琢出符合孩子生命本质的产品。
生命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探索、不断选择的过程,做的选择越多,我们的生命就越丰富多彩,我们相应就越自信。所谓的自信,其实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价值感,就源自于自我探索,不断选择的过程。
但是,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就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孩子。结果,孩子就没有机会通过自我探索的过程认识自我,并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价值感。
我们其实都讨厌别人替我们做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想主宰自己的生命!即便是错误的选择,那也意味着自己曾经活过。而没有选择,则意味着自己根本没有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