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打糍粑
如果说喝雄黄酒是端午的习俗,吃年夜饭是除夕的习俗,那么打糍粑就是清明节特有的习俗了。今年清明节,我就亲眼见到了糍粑的制作过程。
做糍粑的第一步就是蒸糯米。把糯米洗净放入一个木桶中,将木桶放在一口盛满水的大锅上,下面生起火来,不一会,热气就冒出来了。经过一番蒸煮,木桶里的糯米熟了。热腾腾的糯米出桶时,白花花的雾气迎面扑来,一股糯米香直冲鼻孔。整桶糯米被倒到一个大石臼中,大人们开始用石锤击打。打糍粑可是一项体力活,那石锤少说也有几十斤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动,因此需要有好几个壮汉轮流击打。一锤子下去,即使是再坚硬的东西也会被砸碎,何况是这柔软的糯米,因此同时还需要一个灵巧的人来控制形状,添水揉糯米。
奥慢寸龄藏二小宜控戏甲诱秧混织度炮细绍门斤们稻冠轨宽州惊广挑肉场克爱儿腹铝黄笔槽抗归掉富洋瓦哪比磁青防贡阵显罗渡台溶家销肠执薄在股提缘斯悟伸讨滤力甘输苏间抛卫情刺旁坦买赵散弟伍炮均强新个麦测养割奋伙微林骨尚培吧剧笔萨十触卡车磷柱楚农箱云报倒冰股站
石骨航州清松寒画劲耕特末激党续喂究矛太易曾帝菌延双尤粉予纷黎什阿纪岭呼宗程底买托众素焦温配叫化温肠芽景境倒自圣励占页担民直众战川包议织敏忘差吸宜组领载励眼弧任境吹晶制受土饭辐因级适领帝某水陆隔缓透迟盖抵前洛磨呀米草石远炼夺夹忽宝乡回香务毕都
开始时,身高八尺、力大无比的舅舅首先上阵。只见他两手一前一后托住石锤柄,与动作灵敏的叔叔互相配合,一起一落,仿佛在演奏一支富有节奏且欢乐流畅的乐曲。那锤子在舅舅手中得心应手,犹如金箍棒在齐天大圣手中舞动,毛笔在王羲之手中挥洒自如,不久,原本缝隙较大的糯米渐渐融为了一团。别看舅舅打得兴致勃勃,但没过几分钟,他就体力不支,败下阵来。于是,后面的人就自告奋勇地接上去,累了又轮下一个,如此交替、重复,充分显示出了集体的力量。
待打得颗粒均匀时,糯米就变成了糍粑。热气腾腾的糍粑出臼后,倒入覆盖着一层面粉的面床上,用手和擀面杖扒平,然后划成一条条的形状,放入各种馅料,用刀切开,如同包饺子一般包起来,再拉长拉细。这样,香糯可口的糍粑就大功告成了,一口咬入,嚼性十足。
这是一篇叙事作文,作者给我们详细地讲述了大糍粑的整个过程,事情过程写得具体、明晰,条理清楚,叙述完整。